文明网搜索

昆山: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答卷

发布时间:2021-07-15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流水线全自动水稻育秧演绎“智慧农业”的现实场景、住一晚3000多元的高端民宿讲述“农文旅融合”的生动故事、种地主力军的新型职业农民将告别“身份”标签、“美丽庭院”正塑造清新秀美的人居环境……在昆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呈现。

  日前,昆山市农村工作会议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推进会召开,昆山提出,坚决扛起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之责,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昆山答卷。会上,昆山市乡村振兴局揭牌。

  围绕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昆山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2020年,在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昆山位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同时获评江苏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受到国务院表彰。

  智慧农业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大有作为 

  在昆山市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育秧中心,投资900万元引进的现代化育秧流水线上,从种子准备阶段的浸种、脱水,到播种阶段的上盘、上土、洒水、播种、覆土,再到立苗阶段的自动码盘、叠盘暗化,以及培苗绿化阶段的运输、水肥管理等全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

  “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实现了水稻育秧的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不仅提高了秧苗的质量,而且节省场地,工作效率也提高一倍以上。”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2020年,昆山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95.3%,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计划在2022年前,建成苏州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处。昆山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江苏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

  同时,昆山以信息化抢占农业现代化建设制高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智慧农业“昆山之路”。自2018年开始,昆山集成创新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11NX”平台,在全国首创设立农业19类、186项、2000单项数据标准,入选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每天一大早,巴城镇的常建华就来到他承包的池塘检查大闸蟹生长情况,得益于智慧农业平台,他对大闸蟹的习性了如指掌。昆山智慧农业的迭代让常建华这样的农民越来越多地尝到数字化、智能化的甜头,让他们在田间地头看到大有作为的未来。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昆山全面摸清了稻麦、蔬菜等农业生产家底,开展农田连片和闲置地整治行动,试点休耕轮作,实施“稻+N”综合种养,打造出巴城葡萄、玉叶、润正、上膳源等省内知名农产品品牌。2018年,昆山市创立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昆味到”,如今已成为昆山市农业品牌的一面旗帜,有效促进了昆山市农产品溢价和品牌化增值。

  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 

  “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价格从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在昆山市淀山湖拾柒隐度假村,淀山湖强村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丙指着一排排民宿说,拾柒隐今年初开始运营,由17栋单体建筑组成,共计70间客房,投资1亿元,着重打造华东地区顶尖的度假民宿集群。

  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在昆山遍地开花。随着“一村一规划”的实施,昆山各地结合各自特点进行设计,村庄公共绿地、绿化景观和美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在此基础上,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多渠道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的歇马桥、金砖水乡”祝家甸“等特色精品乡村品牌。

  日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10个2021年度节地模式(技术)先进典型案例,昆山选送的“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周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的节地模式”位列榜首,在全省推广。

  祁浜村是个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水乡村落,近年来,由于村民外出务工、求学,村里不少宅基地和房屋闲置。如何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祁浜村选择了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激活土地要素,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如今,破旧的空置农房变身特色民宿,房前屋后的杂物堆变为别具特色的清新菜园,人气足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心愿。从“经济垫底的落后村”到“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祁浜村实现了精彩蝶变。

  2020年,昆山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计华明说,对低效、零散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布局,整合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和释放了农村土地资源活力和潜力。

  资源的盘活为乡村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淀山湖镇红星村探索出“低保户+银行+第三方”以房解困模式,淀山湖镇永新村探索出“合作社+农户+第三方”以房入股模式,张浦镇金华村探索出村集体主导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为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昆山在全国首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目前昆山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4个,苏州市级美丽乡村14个,苏州市级康居特色村5个,苏州市级三星级康居乡村220个,基本实现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特色康居乡村建设全覆盖。

  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要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而不是区别于城里人的‘身份’。”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站长翟超群说,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培养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在做农业,不仅得会种养殖,还得善于经营管理。

  近年来,昆山始终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出台帮扶奖励政策、搭建载体平台,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7200余人次、认定高素质农民1377名,数量位列苏州市第一。

  昆山在农业人才培养上屡开全国先河:2017年,昆山率先成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专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放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2018年,昆山政府出资让农民接受大专、本科等高等学历教育,把农民培养成大学生;率先制定了《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守则》……

  位于张浦镇的果园里,姚科伟捧起自己种植的哈密瓜告诉记者:这瓜的口感一点不输“给新疆哈密瓜。”10年前,姚科伟偶然结识上海哈密瓜研究所的专家,自此便开始哈密瓜种植的钻研之路。姚科伟先后参加江苏省青年农场主培训、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昆山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培训等进行“充电”,并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本科学历教育。耕耘终于有了收获。姚科伟成立公司、注册商标,如今,“姚哈哈”哈密瓜一上市就被迅速抢空。2020年,亩均产值近4万元,亩均纯效益超2万元。

  “85后”姑娘殷勤种植的蝴蝶兰,为她开启了美丽的“花房事业”;养蟹专家许玉凤买下养殖教材“忙里偷学”,探索出一套无抗全生态虾蟹混养技术……一大批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充分展示了昆山新时代新农人的新风采。

  据悉,到2022年底,昆山市还将新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00名、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00名,基本建成一支与现代农业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层次分明、年龄结构合理、技能领先实用、从业领域明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优秀成绩单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昆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徳山说,要争当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标杆,就要迎着挑战上、顶着压力闯、奔着目标干,全力以赴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苏州日报驻昆山首席记者 朱新国)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