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奏响城市文明“进行曲”

发布时间:2022-10-28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秋意渐浓,苏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迷人的秋色。从轨交4号线北寺塔站4号口的扶梯缓缓向上,映入眼帘的便是苏城秋天当之无愧的“网红”柿子树,在粉墙黛瓦的衬托下,韵味十足。出站后左转,走进北寺塔东侧的塔影弄,依靠现代光影技术再现的“塔影入巷”场景,吸引了年轻人驻足“打卡”。站在轨交出口处眺望东南方向,极具江南韵味的敬文里、打线里、长康里、财神里粉饰一新,让人眼前一亮。随后沿着“焕然一新”的西北街步入下一处美景……这些美好,拼凑成一幅古城秋日画卷。

  近年来,姑苏区平江街道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核心街道优势,大力弘扬“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的精神内核,深入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清单式”推进城市更新发展,“绣花式”开展城市治理维护,勇当城市更新“探路者”,推动平江街道从“面子”美到“里子”,全力拼出平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让百姓生活更便捷、文旅融合更深层、古城保护更具成效,平江街道将一如既往坚守本根,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进一步挖掘平江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底蕴,为平江高质量发展塑形铸魂。”苏州市政协委员、平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硕旻说道。

  老旧小区“新”了

  老旧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历史变迁,也陪伴一代代人成长。近年来,对于平江街道的居民来说,是一场“圆梦之旅”。2020年,苏州市首个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在观前社区粤海广场10号楼东西单元和2号楼南单元正式投入使用,圆了老旧小区居民的“电梯梦”;2021年,华阳里小区华丽转身,从老旧小区变身成为古色古香的苏式“园林”,获评2019-2020年度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项目;2022年,随着桃花坞大街85号改造完成,打线里、长康里、敬文里、财神里、狮林苑、桐芳苑小区陆续完工,提升江南韵味的同时兼具住宅实用性,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从细节处彰显苏式韵味,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幸福感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还持续推进永林新村二区改造项目,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前期进度,计划明年春节后进场施工。”平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永林新村二区位于姑苏区护城河畔东侧、日规路南、莫邪路东、东环路西,建于1990年至2000年,共涉及79幢房屋,2534户居民,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

  永林新村二区项目作为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点,多次召开评估会议,区住建委、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就开工后的交通问题、出入安全问题、停车问题等进行多轮座谈,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将永林新村二区打造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姑苏样板。

  老旧小区,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平江街道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把老旧小区“改”出高颜值,“造”出幸福感,同时以“社情民意联系日”为抓手,聚焦老旧小区短板,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及时配套软件服务,以“新”换“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古城河流“净”了

  如今的中张家巷,一侧是贯通古今的河流水声,一侧是中国昆曲博物馆的《浮生六记》和苏州评弹博物馆的幽幽评弹,还可以叩开柳亚子故居,感受浓浓的江南韵味。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漫步于此,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正是古城水乡最美的样子……随着中张家巷道路环境提升工程落幕,中张家巷河河道沿线整体风貌得到大大改善,与平江路的传统风貌交相辉映,吸引市民游客到河岸边打卡休憩,也让住在河边的“老苏州”们找回了儿时的流水乡愁。

  河湖颜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底色。平江街道结合古城保护更新工作,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定不移贯彻“河长制”,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进一步打造“幸福河湖”,全面提升古城居民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该街道精准发力,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城乡污水处理精准攻坚“333”行动、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行动等开展河道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中张家巷河、桃坞河西段、平门小河等28条河道的高质量管护工作,还以“绣花功夫”对南田村河、陈家桥河等8条河道进行提档升级,拆除违章建筑,清理杂草垦种,因地制宜开展高质量河道管护工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近日,永林社区河长潘小芸在巡河时发现,在东林里小区外沿河绿化带,有枯树断裂“扎”进河道,存在安全隐患。潘小芸立即将信息上报街道河长办,最终在市河道管理处的帮助下,枯树得到处理。今年以来,平江街道网格员主动发挥“在群众身边工作”的优势,搜集涉河安全隐患线索,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并处理涉河危树36棵、隐患公共设施5处。针对发现的问题,街道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制定“一河一策”,通过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从踏勘、审批、申请等多个方面入手,整合优化工作流程,不断刷新涉河解危工作的“平江速度”。

  背街小巷“靓”了

  最近,往来于平江路景区的市民游客发现,在平江路、胡厢使巷路段,装扮了许多古色古香的灯笼和油纸伞。华灯初上,这里好像回到了千年前的姑苏古城,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这是平江街道实施的“净美街巷”民生实事工程的一部分,通过艺术赋能打造胡厢使巷艺术长廊,用不同的元素装扮街巷,实现“一巷一景”“一巷一故事”。

  2021年,姑苏区启动“净美街巷”民生实事工程,平江街道共有119条街巷被评为“净美街巷”。净美街巷的打造,不但要在“净”上做文章,还要在“美”上不断钻研,把街巷的文化蕴涵展现出来。今年以来,平江街道聘请专业团队设计施工,对名录底册中的街巷进行微改造、微提升,设置路牌标识、电箱彩绘、修复花坛、补种绿化等,提升街巷周边硬件设施;同时,还根据街巷周边景点、商业、名人故居、人文典故等将净美街巷串联成微旅游线路,展现街巷底蕴,讲好街巷故事。

  此次胡厢使巷文化艺术长廊的推出,便是平江街道街巷精细化管理的样本典范。“胡厢使巷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和历史花絮的小巷,自宋代起这条连接着平江路的巷子就承载、见证了绚烂的中华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对张灯结彩般未来的坚定希望。”据平江街道城管处处长冯靖凯介绍,胡厢使巷文化艺术长廊使用的灯笼和油纸伞也很有来头和寓意,“过去每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时节,人们就会在街巷挂上灯笼、举办灯会。而油纸伞在中国古代除了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出行工具,更是象征着‘圆满、庇佑’的宝器,具有美好寓意。两者放在一起,共同装点胡厢使巷,与平江路景区的整体风貌也相得益彰。”冯靖凯说道。

  下一步,该街道将在常态化保持街巷环境面貌的同时,继续深挖街巷故事,寻找街巷达人讲好街巷故事,还将打造一批宜居宜游的美丽小巷,推出城市微旅游路线,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苏报记者 王 可 苏报通讯员 李 佳)

责任编辑:姚 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