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时代新人王晓东:精准扶贫架起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0-12-30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2019年末,贵州省思南县27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1.7%下降至1.3%。今年3月,贵州省正式宣布思南县脱贫摘帽。这些成绩离不开所有扎根大山深处的扶贫干部的默默奉献,其中,常熟市尚湖镇原党委书记,现任贵州省思南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东就是其中一位。

  真抓实干架起帮扶连心桥

  2017年3月,王晓东响应东西部扶贫号召,从常熟尚湖镇到铜仁思南县挂职,接起扶贫工作“接力棒”。来到思南的第一件事,王晓东花了两个月时间走村入户,深入了解县情,经常在田间地头一转就是一整天,天黑回到住处整理一天走访的资料,思考着工作计划。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有多少真情。三年来,王晓东奔波于常熟思南两地,足迹遍布思南县279个贫困村,全方位开展“点对点”式帮扶。他坚持“应思南所需、尽常熟所能”的帮扶原则,推动帮扶领域广覆盖,与思南59个深度贫困村、84所学校、31家医院实现结对,两地交流人数383批4211人次。他引进总投资3亿元的5家企业落户思南,有效带动了地方农业、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推动了7个扶贫车间的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7人。他打好消费扶贫“组合拳”,累计完成各类消费扶贫2446万元,带动贫困人口近2000人。在2019年思南脱贫摘帽关键之年,他主动申请延期两年挂职时间,助推思南于2020年3月顺利脱贫摘帽,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扶贫“硬核”

  “对口帮扶必须因地制宜,要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才能摘掉穷帽子。”王晓东说,三年前来到思南,心想只要把常熟的发展经验“移植”过来就行了。可调研后发现,原来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思南“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这里非常适合种茶,但当地茶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与此同时,常熟茶叶消费市场巨大,且茶企技术较为成熟,一个结合两地优势在思南发展茶产业的思路在王晓东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高效发挥财政性帮扶资金撬动作用,先后统筹东西部400万元项目帮扶资金在翟家坝村建成1023亩生态白茶茶园,引进企业在训家坝村自主开发1500亩白茶基地,投入常熟帮扶资金900万元建设年产能达10万斤的思南县名优茶加工中心,形成了“两基地一中心”的常熟思南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昔日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思南找到了脱贫致富路。王晓东说:“从实际出发,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用好我们的头脑、经验,才能真正帮老乡们土里寻金,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首创“行动支部”工作法

  自2017年常熟与思南县正式结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县(市)以来,全力实现乡镇双向结对、部门对口结对、贫困村广泛结对、学校医院全面结对“四个全覆盖”。为了筑牢全面扶贫堡垒,王晓东首创对口帮扶思南“行动支部”工作法,把行动支部与“组团式”帮扶深度融合。

  王晓东抓实教育组团式帮扶,共4批42名教师到思南支教,常思两地建立了“3+1+X”职校校企合作模式;抓实医疗组团式帮扶,共7批77名医生到思南援医,远程诊疗40余病例,填补了思南医疗技术38项“空白”,创下了思南医疗技术46项“首例”;情系三农,共4批18名专家到思南助农,举办培训讲座。他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等活动,帮助思南争取各类财政性对口帮扶资金1.7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70余个,涉及思南县所有526个村,覆盖困难群众10万余人。他打造“常思有爱”社会扶贫品牌,三年中他全程参与并服务300多批的两地务实交流互动,发动超100家企业参与扶贫济困,共计争取社会帮扶资金3542万元,长期结对帮扶困难学生超1000人。(苏报记者 钱茹冰)

责任编辑:叶蕴岚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