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时代新人朱金风:文化惠民赋能城市美育

发布时间:2024-03-20    来源:姑苏晚报
选择文字大小  

  

  “最初爱上苏州,爱的是这里的文化底蕴。现在爱苏州,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座真正包容的城市,给人以不断前行的温暖和力量。”朱金风是一名新苏州人,10多年来,她在吴中区尹山湖边耕耘着一家民营美术馆。

  人物名片 

  朱金风,尹山湖美术馆馆长。她创办并运营尹山湖美术馆,携手中国美协、中国书协、UCCA、北京画院等艺术机构,举办了“诗意江南”“运河系列”“国际系列”等100余场展览和1000余场艺术活动,每年接待观众超20万人次。她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妇女儿童慈善“杰出贡献个人”、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等荣誉。

  “不务正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朱金风与艺术结缘,是从收藏开始。身为一名企业家,她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在一场慈善拍卖上,她与艺术撞了个满怀。“当时现场有很多本地艺术家捐赠的书画作品,我觉得很多画特别好,而且艺术家们也很有爱心。”后来,朱金风陆续收藏了很多艺术品,心里萌生了开一家美术馆的想法。“独美不如众美,不如把自己收藏的作品陈列出来,分享给朋友,分享给公众。”2012年,她开始着手筹建工作。2014年,尹山湖美术馆正式开馆。

  一家民营美术馆如何从众多公立美术馆中突围,开辟一方天地?办馆初期,朱金风为了办展四处奔波联系,电话打到发烫,可是鲜有人问津。因为并非艺术圈内人,加上新馆知名度不高,在邀请艺术家时,朱金风没少碰壁。“为什么要把作品拿到那么偏僻的地方展览?”很多青年艺术家在受邀后发出质疑,而身边的亲友也不理解朱金风的执着。“从企业家的角度,办美术馆这事既费力,又长期得不到回报。我被家人和朋友评价为‘在不务正业的路上越走越远’。”苦干两年,收效甚微,但朱金风不肯放弃,“既然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挫败的同时,她不断寻求突破口。“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身边范围,必须勇敢地走出去。”从尹山湖畔出发,她带着团队一步步走向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以及法国造型艺术协会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作品在苏州展出。“每一次展览下来,团队所有的小伙伴就好像脱胎换骨,褪了一层皮。”2017年,在年末复盘的时候,朱金风惊讶地发现,全年竟然举办了33个展览。

  用艺术赋能“诗意江南” 

  展览数量上去了,但能够被观众真正记住的又能有几个?朱金风开始着力提升展览的品质。她精心对待每一次展览,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展览体系。

  一次当代艺术展览中,按照艺术家的要求,团队在馆内展出的作品前搭了一堵高墙。开幕式前一夜,艺术家经过思考,临时提出要拆除这堵墙。尽管时间紧张、任务艰巨,朱金风还是答应了艺术家的要求。凌晨1点,朱金风和团队找来工程队拆除了这堵墙,按照艺术家的想法重构现场。最终展览取得了成功,10多万人次从长三角各地过来参观这场展览。

  目前,尹山湖美术馆打造了四大品牌展览,包括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期合作的“诗意江南”系列,与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等欧洲艺术机构合作的“运河系列”,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画院等机构合作的“现当代系列”,以及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国际系列”等。“长期以来,我们立足于江南文化的本土精神,挖掘江南意蕴的深刻内涵。这些品牌展,一方面为苏州艺术家提供全国性、高水准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让越来越多的全国艺术家甚至是国际艺术家,去关注并描绘苏州,用艺术赋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朱金风说。

  助力“美美与共”的城市生活 

  从最初开馆门可罗雀,到现在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尹山湖美术馆年接待观众超20万人次。10年来共举办了100多场展览、1000多场公共教育及艺术活动。

  推进展览提质升级的同时,在空间设计的审美上,朱金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当下,美术馆对于年轻人,不再仅仅是静态的陈列空间,更是变成了生活方式和社交场域。年轻人乐于在这里打卡、与朋友交流,形成社交圈。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展览、活动做得更好、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每次展览,她都请来专业的设计师团队,更新美术馆的空间格局,让美术馆不只有专业性的学术高度,还有拍照出片的网红热度。“我认为美术馆与城市生活是‘美美与共’的,每个人既是美育的受益者,也是美育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希望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教育活动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展示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朱金风说,下一阶段,会从当下年轻人关注的多媒介、数字化入手,通过信息技术、数字科技与艺术作品的跨界融合,用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公共教育活动持续为公众提供美育平台。(记者 陆飞龙)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