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在张家港港务集团,黄强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达人。 □徐俊 摄

  3月3日下午2点,在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门机司机黄强坐在驾驶室内,双眼紧盯吊钩,手握操纵杆,前推后拉,稳稳地将货船上一件件袋装货吊装到拖车上。“疫情期间,很多到港货轮运送的都是防疫保供的物资,必须要精准迅速地完成装卸任务。”黄强说。

  在张家港港务集团,黄强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达人。他练就一门“独门绝技”,在25米高空,操作门机能在30秒内把一根直径5厘米的钢针准确无误地插进地面直径10厘米的圆桶中;他自创一套“门机操作法”,成为企业门机操作的标准规程和新司机培训的标准教材;以他名字命名的“黄强工作室”,开展多项工艺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20年来,他践行“一生一事、一事一生”的工匠精神,做一颗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螺丝钉”,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近日,黄强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第六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独创一套“心法秘籍”

  成为门机司机培养“必修课”

  2000年,18岁的黄强毕业,成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港埠分公司的一名门机司机。刚遇到几十米高的门机,黄强心里发怵,爬到门机大转台会腿软,操作的钢丝绳在半空晃来晃去勾不到货,心里也急。但黄强更“犟”,每次作业结束,别的学员休息了,他依然留在门机上,反复练习启动、运行、停钩、稳钩;为了快速提升技能,他想出了用“水桶训练法”,提高起松关的稳定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强仅用1年,便可熟练进行各种货种作业,打破了“一年散货、二年袋装货、三年件杂货”的门机司机培养定律,以“三级跳”越过三大难度等级。

  凭着这股干劲,黄强迅速成长为部门、公司、集团的技术能手。2003年,21岁的黄强成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最年轻的班组长。2007年,他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黄强组”,这是公司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

  在当时,门机操作标准化流程还未完全建立,每个门机司机的操作“自成一派”,存在安全隐患。黄强收集来港货种资料和作业特点,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选取港口作业中的木材、件杂货、大小型设备等较有难度的货种,把整体吊装过程进行标准化动作分解,自创一套“黄强门机操作法”。“一钩准、无声响”“垂直起吊法”“三次停顿起吊法”“一次到位松关法”……如今,这本“武功秘籍”的一个个“独门心法”已成为每一位门机司机上岗前的“必修课”。

  建起一个创新“智囊”

  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除了开好门机,黄强开始思考如何攻克技术难关、优化装卸工艺。2012年,以黄强为带头人的“黄强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他与工作伙伴研究精进操作技能的“试炼场”,更是公司技术攻关的“智囊团”。

  走进“黄强工作室”,一台硕大的门机操作模拟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一直把开门机比作打游戏,没想到现在真造了一台‘游戏机’。”黄强告诉记者,这是工作室最新的研发成果,模拟机将“黄强门机操作法”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进行数据量化整合,并通过实境模拟,更加安全、高效地开展技术培训,目前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黄强工作室”的发明创造不胜枚举。工作室创新研制的“防倾式水泥管桩吊钩”“集装箱型颗粒物料转运装卸装置”大幅提升装卸效率,有效操作降低难度,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拖多挂”和“司机理货交接”模式,通过对港口现场生产的深度运筹,巧用时间差、妙解衔接关,每年为公司减少数百万元人工成本支出;“簸箕式料斗装船工艺”和“集料斗—抓斗装船工艺”,实现散货不落地作业,取得“绿色港口”建设的新突破。

  “黄强工作室”还相继打造了“像做豆腐一样做马口铁”“像放鸡蛋一样做水泥制品”“像搭积木一样做大型设备”的港口作业品牌,累计为张家港港务集团创效近千万元。“现代化港口的发展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港口安全、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黄强说。

  组一支战“疫”突击队

  急难险重“我先上”

  疫情发生以来,“黄强组”26名组员一直坚守岗位,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更是第一个冲锋在前。

  2月7日,载有90000吨矿粉的“阿斯特蕾亚”轮靠泊,该轮所载矿粉是武汉钢厂保产所用。“黄强组”负责最后18000吨矿粉的收尾清舱工作。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工作量,最少需要9个小时,但为满足战“疫”生产保供需求,确保货轮隔天开航,调度部门要求“黄强组”必须在2月9日2:00前完工,只留给他们7个小时。

  黄强带领班组成立战“疫”突击队,通过“三人开两机”的模式,人停机不停,全面提高作业效率。“黄强组”仅用6个小时就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船时效率达到2857.14吨/小时,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黄强组”累计完成作业量达30万吨,相比平时提升20%,最繁忙的时候,他一天仅休息了4个小时,黄强说:“对港口来说,战‘疫’保供是责任,更是使命,再苦再累也值得。”

  日常生活中,黄强也主动作为,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受疫情影响,理发这件平常的小事成了“头等大事”。“刚好组里的罗堂龙当过理发师,有现成的理发工具,干脆我们来为同事们义务理发,怎么样?”黄强和班组同事商量后,说干就干。党员活动室临时改造成“爱心理发店”,班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预约登记,有的站在门口测量体温,有的当起了“洗发小哥”,短短几天就为近百名员工义务理发。

  黄强带头捐款6000元支援抗疫;黄强组里有5名外地员工返程后需要居家观察,他和同事们自掏腰包采购新鲜蔬菜、猪肉、大米送上门;社区查控点需要有人值守,他第一个报名,把休息日变成值守日,全天候守护居民安全……  (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苏报通讯员 王峰)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