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时代新人刘喜尧:讲好苏州的科学家故事

发布时间:2024-03-22    来源:姑苏晚报
选择文字大小  

  

  人物名片 

  刘喜尧,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居民。他是苏昆剧团“继”字辈传人,相声大师马季唯一的江南弟子,退休后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授苏州方言,将苏州籍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编写创作,开展百场校园公益科普讲座活动。他曾获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等荣誉。

  “做一名革命文艺工作者”是刘喜尧从小的理想,也是他一辈子的追求。少年时勤学昆剧,壮年时苦练相声,如今81岁高龄的他坚持发挥所长,用艺术性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苏州籍科学家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和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热衷曲艺,马季唯一江南弟子 

  出生在观前街承德里的刘喜尧,是一名地道的老苏州。1958年,热爱戏剧的他考入省苏昆剧团,成为昆曲“继”字辈传人,师从昆曲大师徐凌云,专攻丑角。《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都是他的拿手角色。上世纪70年代,他在一次表演中因翻跟头用力过度而摔伤,导致第五腰椎重创,从此告别舞台。

  无法再上台表演,但刘喜尧对于曲艺的热爱并未停止。为了能继续服务舞台,他转入苏州歌舞剧团担任场务,在剧团搬道具、跑龙套,还开始学习相声。改革开放后,他积极练习结合日语、英语“包袱”的“外语相声”,凭借独特的风格、精彩的表演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并在一次比赛中引起了相声大师马季的注意,被马季破格收入门下,成为其唯一的江南弟子。

   退休不退志,传承江南文化 

  退休后,刘喜尧将舞台从剧院转换到了社区。2021年暑假,刘喜尧在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的暑托班上开设“吴语课堂”,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感受吴侬软语的软糯婉转。一首首苏州童谣和儿歌从他的口中唱出,孩子们一下就被江南文化的魅力迷住了。“孩子们活泼好动,光干巴巴地说肯定不行。于是我就动脑筋,给讲授内容配上动作,让孩子们动起来,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为了上好吴语课,刘喜尧下足了功夫。在他的用心打磨下,“吴语课堂”已连续举办3年,备受青少年的喜爱与家长的好评。

  近年来,刘喜尧参加电台节目“阿万茶楼”的录制,讲述老苏州的风土掌故,深受听众的喜爱。“祖国在科技领域‘上天入地’的伟大成就激动人心,很多听众打电话来表示,想听苏州籍科学家的故事。”于是,刘喜尧便自己找到有关部门,花了整整3个月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科学家的事迹脉络,到电台试讲几段,大受欢迎。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王淦昌、王大珩、程开甲、杨嘉墀、何泽慧、钱七虎、顾诵芬……一位位苏州籍科学家的事迹,从书籍的铅字间跃出,成了萦绕在刘喜尧脑海中的动人故事。

  “先是我自己被深深吸引,然后凭借演员的敏感,找到其中触动心弦的段落,形成了一系列故事。”他不再满足于在电台做节目,时常一个人骑着电动自行车走街串巷,往返于苏州的各个学校,主动上门到学校开设公益讲座。去年3月,年已八旬的他决定要在一年时间里开展100场科学家故事讲座。自决定之日起,他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精心策划、反复练习,确保内容的深度和趣味性。去年12月,他达成了“百场”的心愿,被授予“苏州科普大使”的荣誉。台下的观众有小学三年级学生,有高校里的大学生,一颗颗科学种子在苏州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陆飞龙)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