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好人365丨周六妹:十年献血7000ml,两年带动76人登记捐遗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苏州文明网
选择文字大小  

  周六妹,女,1957年12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南社区普通居民、捐遗志愿者。2019年2月,周六妹荣登“中国好人榜”。

  “好事情!好事情!”

  2020年8月4日,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南社区的“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又传来了居民们交谈的欢声笑语。

  这天,工作室迎来了北桥街道第82位遗体捐献志愿者。自2018年5月8日“周六妹好人工作室”正式成立起,已经有76名志愿者在这里登记,加上成立前已有的6位,北桥街道共有82名捐遗志愿者,其中年纪最长的91岁,最年轻的仅30岁。

  

  工作室的负责人周六妹,是北桥街道第一位申请捐遗的人,2019年2月更是荣登“中国好人榜”。周六妹不仅用自身的言行诠释着大善大爱,在社区支持下,周六妹的“好人效应”更是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身边人投身于公益事业,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盛南现象”,书写着崇文崇善、乡风文明的北桥新IP。

  

  01

  “把有用的零件给别人,就相当于我还活着”

  窗明几净的房间,两旁的书架上摆满了沈甸甸的荣誉证书,两张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置着志愿者的资料。每周二下午,周六妹都会在工作室接待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无偿献血登记、志愿者招募以及遗体(器官、眼角膜)捐献的相关登记服务,同时鼓励带动居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敬老爱老、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各类志愿活动。

  

  2008年,周六妹偶然看到一台采血车,车身上写着“捐献可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周六妹,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登上了采血车。

  之后,每年的5月初和11月初,她就会掐着日子去献一次血,每次400毫升。直至2017年11月,在她60周岁前夕,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无偿献血。十年无偿献血21次、7000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

  

  在周六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百年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爷爷28岁鼻癌去世,父亲49岁去世,亲人的患病和早逝,无形中坚定了周六妹捐遗的信念。

  2009年4月9日,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周六妹来到苏州市红十字会签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协议,拿着《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她说:“等我百年之后,把有用的零件给别人,就相当于我还活着。”

  

  02

  2年新增76名捐遗志愿者,最年轻的仅30岁

  在工作室成功登记捐遗的志愿者拿着《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反复摩挲,连连表示:“这是好事情,这是好事情!不给后代添麻烦,还能为国家做做贡献!”

  

  2009年,在成功登记捐遗后,周六妹便成为了北桥街道捐遗事业的“代言人”。在她的影响下,邹志芳、吴云妹、王家瑞……一个又一个名字出现在捐遗志愿者名单之上。

  

  在这个有利基础上,2018年5月8日,“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应势成立。自此,一股“厚养薄葬”的文明乡风便在盛南社区掀起,2年多的时间,遗体捐献志愿者从6名增加到了82名,这是令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周六妹说:“除了正式登记的,还有很多有意向捐遗的居民,接下来,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

  

  除了数量的增加,捐遗志愿者的年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工作室成立之前,捐遗志愿者都偏年长,但是,在工作室成立后,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捐遗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了,其中最小的今年才30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一直都有捐遗的想法,由于职业的缘故,他担心会有意外发生,于是便早早就来将手续办了。”

  

  周六妹的“好人精神”,正持续发散着“灯塔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以好人工作室为支点,撬动着整个社区乃至街道的“好人现象”。

  03

  润物细无声,“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

  2年多来,周六妹的“好人效应”,在这间不到30平米的工作室内源源不断地发散出去,蝶变成如今的“盛南现象”。

  

  成功登记捐遗的居民陆洪远说:“其实,遗体捐献就是需要观念转变,就像以前推行火葬,开始也难,后来大家渐渐明白,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接受火葬这个观念了。而如今,跟火葬相比,捐遗更好,可以支持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

  在周六妹的带动下,盛南社区的老党员也非常积极地加入。一方面,得知捐遗可以给国家做贡献,老党员王家瑞主动找到周六妹咨询,并成功签署捐遗协议。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捐遗细节后,很多老党员便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大力宣传,“清风茶馆”“老党员暖心工作室”等地方都有宣传移风易俗的“好声音”。

  

  2019年4月1日,周六妹以好人工作室名义组织捐遗志愿者、捐遗志愿者家属以及社区志愿者代表,一起到苏州市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悼念成功捐遗的先人。当时,北桥街道4位成功捐遗的志愿者名字也被刻在纪念墙上。

  

  捐遗志愿者们去时很忐忑,到过却更心安了,想到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会被刻在这面墙上,接受他人的缅怀,那一刻,真正感悟到了生命最重要的意义。

  

  对此,周六妹表示:“其实,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可以了解捐遗的伟大,也让捐遗志愿者放心,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无私,会被时代记住。”(文明相城)

责任编辑:叶蕴岚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