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多维育人 为学生打造美好童年

发布时间:2024-01-22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坐落于碧波荡漾的澄湖之畔。学校以“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为校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教学理念,以“开拓创新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努力实践培育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为办学目标,力求满足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从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劳动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打造美好童年。

  以劳动塑形 淬炼“吃苦”大品格

  背上小背篓,排成小队列,拿上小锄头,孩子们有条不紊地跟着老师出发前往“生生农场”整地、播种、施肥、管理。在田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自然课堂上的学习,人教附小的孩子们尽情挥洒汗水,将植物知识教育课堂落进了生活实践中。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形式,不再只是单独的‘一课’,而是五育融合下的‘一育’,更是学生培养的‘一种模式’。”学校校长沈赟峰认为,劳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实现五育并举,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其与德育、智育等结合,促进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坚持“落实、落细、落小、落真”的实施原则,深度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楼道、教室、绿化带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合理分配班级。充分利用实验室、种植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组织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活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

  除了常规开设的劳动教育,学校注重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校园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活动等。

  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家校社协同是支撑。学校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定家庭日常劳动清单,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劳动。去年7月,40余组家庭来到学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甪呦呦成长社区,参加夏日农耕体验活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挽起袖子穿梭在黄瓜藤蔓架中挑选采摘绿色生态种植的黄瓜;涌入田地里,仔细观察毛豆的植物结构,寻找采摘的入手点。在田园餐厅中,孩子们认真看着厨师示范与讲解凉拌黄瓜的技巧。暑期,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学家务,巧整理”专题活动,鼓励孩子们从生活小事做起,提高自理能力。

  手脑并用的劳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发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人教附小组织老师们结合市级立项课题《小学劳动教育STEAM课程情景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研究》,积极撰写劳动课例方案,开发校本课程。在学校里开辟一块土地,建立“生生农场”,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农场,感受播种和收获的快乐。学校还立足地方特色,带领孩子们了解“甪直萝卜干”由生长到制作的各个环节,感受特色美食文化,引导孩子们树立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

  以艺术润心 陶冶“真善美”情操

  美育是集审美教育、心灵教化、情操陶冶于一体的教育形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素养。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强调将学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人教附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邀请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谢土根爷爷进校,为学生指导甪直的竹篾技艺。

  甪直的竹篾制作技艺源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所需,它与甪直百姓的劳作生产、日常生活、婚娶嫁妆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全面推动艺术特色课程建设,学校大力推进校内“民间艺术工作室”的建设,2023年9月“谢土根民间艺术工作室”揭牌,工作室正式入驻校园,并成立竹雅社团。孩子们在谢土根爷爷的指导下,指尖在竹子中来回穿梭,上下翻飞,一只只精美的手工艺品渐渐有了雏形。

  非遗课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老师在学习竹篾技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把非遗技艺进行改编,用彩色PP带进行编织,编灯笼、编笔筒、编小包……将非遗技艺变成了接近孩子们生活的美术创作。孩子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尽情发挥想象力,用非遗技艺装点生活角角落落。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童心彩绘社、综合画社、线描画社、铅塑社等美术社团。孩子们或是以大师的艺术作品为学习对象,利用身边废弃的纸媒材料进行艺术新形式的创作,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色彩和造型的魅力;或是用独具个性的色彩搭配,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自信地描绘出来;或是沉浸在素描的世界里,勾勒出真实的世界,一笔一画都见证着“小画家们”的成长。

  日常教学中,人教附小的孩子们还走出学校,开展别开生面的写生展研学活动。同学们沉浸式欣赏着一幅幅独具甪直水乡特色的作品,只见甪直的一砖、一瓦、一井、一树跃然纸上,皆入画中,古镇的三桥、保圣寺的塑像、蓝白的水乡服饰……同学们尽情享受着艺术作品带来的美的熏陶。

  以科技育人 激发无限创新力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帮助他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沈赟峰表示。人教附小以“慧”星社团、翱翔社团等科创类社团为载体,让孩子们形成科学兴趣,积累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赋予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

  “每学年开学无人机社团招新,总是很快‘爆满’。”“风之翼”无人机社团指导老师孟虎成介绍,该社团包含蜂群舞蹈编程、个人飞行、雷霆飞途、火星探测四个项目,社员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参加。社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向学生宣传有关航空航天、无人机等方面领域的知识。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社员们精心组织了一场飞行盛宴,“蜂群舞蹈编程”的成员们自发设计一套舞蹈动作,配合音乐的演出,给同学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六一礼物,小观众们个个屏息凝视,惊叹声、鼓掌声让表演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学校的科技展上,也处处能看到无人机社成员们的身影。

  “看到邻居家的哥哥玩无人机很是羡慕,我便报名参加了无人机社团。目测距、编代码,编程序,通过网络与无人机连接……我的无人机已经能在空中翻筋斗了。”学生张希城高兴地说。

  两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江苏省金钥匙青少年人工智能比赛等多项赛事,共29人次获奖,“风之翼”小选手们尽情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并在人教附小的校园里刮起“科技旋风”,带领更多同学一起探索科学,激发创新活力。在校园“航空主题周”活动中,每一位孩子都参与进来,科学知识展板、航天知识竞赛、“我的航天梦”主题科幻画、“变废为宝”航空模型制作等等,在全校上下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以体育健体 培养阳光银杏娃

  近日,在人教附小的体育课上,孩子们正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比拼,体育教师顾煜华一边为学生们鼓劲,一边规范学生动作。“对孩子们来说,体育课非常重要。运动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磨炼学生的意志。”顾煜华说。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人教附小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课改知识、教学方法和训练水平的培训,大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一线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技能。

  除此之外,开展20分钟大课间、体育社团等,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长达1小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小飞人”社团上,孩子们化作一群小鹰,尽情释放活力与激情。他们在跑步、跳跃、投掷等项目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未来的自己留下一段被汗水浸透着的、拼搏着的、燃烧着的回忆。

  校园运动会上,有百米短跑、接力赛、立定跳远、垒球、篮球投篮等多个项目。热火朝天的运动场上,运动健儿们个个神采飞扬。灿烂的阳光,飞奔的少年,成为校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两年多来,人教附小学子在市、区运动赛场大放异彩。在吴中区阳光体育大会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银杏娃奋力拼搏,获垒球第二名、100米第三名等优异成绩。在吴中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获得小学男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人教附小以体育绘就孩子们茁壮成长底色,培养健康、自信、阳光的银杏好少年。(记者 祁海琳)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