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张家港:奏响时代强音 凝聚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23-12-28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上线“理响张家港”理论学习教育云平台,让理论学习从课堂走到“指尖”;发布全国首部县级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蓝皮书”,为国内同类城市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连续20年成功举办长江文化节,打造城市文化“IP”……翻开今年张家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绩单,亮点闪耀,催人奋进,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深流浸润心田,如号角吹响激情奋进,与港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奋进新时代,奏响时代强音;启航新征程,凝聚奋进力量。

  近年来,张家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奋力谱写港城宣传思想文化新篇章,为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近日,张家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学懂弄通中筑牢信仰之基,以学促干赋能高质量发展。

  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思想指导实践。

  张家港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回应基层理论学习需求,充实理论学习内容、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以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理论宣讲创新“走心”,学深悟透凝心铸魂——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学习需求,发布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研讨交流、实地研学,深入开展中心组巡学旁听工作,切实提高各级中心组的学习质量。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开展湖畔书房周末党史课、红色经典“文艺党课”等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学习活动800余场,用“小故事”传播“大能量”,把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讲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穿透力。

  理论传播“落地有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线上,张家港上线理论学习教育云平台“理响张家港·掌上学堂”微信小程序,开展“理上网来E起学”网络理论学习活动,发布基层理论宣讲卡通IP“张晓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线下,发布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走访、设立需求信箱,动态把握基层一线的最新思想动向,统筹考虑“我们想讲什么”和“群众想听什么”,创新实施基层理论宣讲双向点单制度,让理论传播有的放矢,入脑入心。

  理论学习热潮涌动,多元载体同向发力——

  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空间打造“求是”理论学习阵地,建设“求是读书汇”理论品牌,搭建起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众平台。同时,推出“说理茶社”“初心小筑”“理论小红车”“公交理论站台”“网格红巴士”等百余个“小微说理”学习阵地,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学习服务网。

  理论研究有力有效,学以致用护航发展——

  推动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张家港基地、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江苏群众工作张家港实践基地,完成52项研究课题,其中,《张家港青少年网络素养状况调查研究》等8项课题入选省、苏州市社科基金项目,为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守正创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港城实践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承载着总书记殷殷期许,奋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的新征程上,张家港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挺膺担当,为张家港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高奏奋进主旋律——

  近年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策划重大主题报道,开设《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非凡十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等专题专栏,凝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持续解读党委政府强信心、稳预期、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立体展示全力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新探索,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气场更加强劲。

  传播港城好声音——

  从举办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张家港采风行,到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主题宣传重点报道名单;从《求是》杂志刊发调研报告《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长史》、深度解读“城市之魂”,到借助“央视秋晚”做好城市宣推、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超86亿次,张家港持续亮相各大媒体、登上热搜热榜。

  当港城招引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旗舰型项目盛虹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动工开建;当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当三位大爷看到有人落水,毫不犹豫跳水救人……今年以来,张家港好声音接连唱响、越发强劲。《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一篇篇沾满“露珠”的报道勾勒张家港高质量发展脉络,彰显张家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螺旋发展城市基因。

  融合发展向深而拓——

  人在哪,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就在哪。

  掌握“关键变量”推动“最大增量”。深耕本地内容、策划特色活动、强化综合服务和社交互动,“今日张家港”App总下载量突破100万。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优秀等次第二名;“市民诉求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优秀案例。

  文明新风泽润百姓万家 

  如果给张家港这座城市加一个标签,必然是“文明”。

  从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创造“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再到成为唯一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夺得文明奖项“大满贯”的县级市……“文明”二字已然刻入城市血脉,更演绎为每个港城人的生活方式。

  今年夏天,便利店店主姚登磊在店门口摆出一个“爱心冰柜”,免费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冷饮。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取水,但冰柜里的水却“越取越多”。姚登磊在冰柜旁竖起一面白板,请来添水的爱心市民留下姓名。白板上有车牌号、班级名、社区名,唯独没有一个真姓名。

  一个“爱心冰柜”,引来“八方上货”,还都做好事不留名,这一切,都像极了当年那个“张闻明”。

  20年前的一天,张家港的一群年轻人以“张闻明”的名义,为西部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捐款捐物,不成想却因为来自大山的一封“寻亲信”,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城的寻访行动。

  20年过去,“张闻明”在当年激荡起的涟漪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在这座城市里翻涌成潮,成为张家港的文明标签和精神图谱。

  “阳光叔叔”朱钱明近20年捐款200多万元,资助上百名山区孩子;退休公务员郑燕8年累计志愿服务2.7万余小时,平均每天7个多小时;“00”后护士刘娜用一支画笔绘出ICU里的暖心,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住在文明城,要当文明人”的价值认同,催生了从寻找“张闻明”,到成为“张闻明”的认知升级。

  去年以来,张家港市深入实施“人人都是张闻明”市民文明实践修身行动,立足“个人文明”“家庭文明”“社会文明”三个维度,先后开展“小小张闻明”“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文明养宠‘益’起来”等25个专项行动,在各类群体中培树一批坚实的文明倡导者、践行者。

  凡人善举汇聚温暖力量。

  截至目前,该市已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4名、中国好人30名、江苏省道德模范7名、江苏好人42名,累计注册志愿者30.9万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张家港在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始终把市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实现“民心大工程”与“市民小美好”无缝对接。

  遍布城乡的56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让生活浸润书香;小巧别致的“口袋公园”带你“转角遇见美”;背街小巷改造、“养老时间银行”、“幸福家长驿站”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托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1个区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串起全域覆盖、随时可达、群众喜欢的“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

  张家港用一个个“有温度、顺民意、重实效”的为民工程,持续刷新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文明指数”。

  共建共享彰显文化自信 

  日前,2023年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落下帷幕。回首本届长江文化节,1个多月时间里,张家港围绕“文物长江”“非遗长江”“艺韵长江”“行走长江”“开放长江”5大板块,策划举办20余项子活动,在“融合·弘扬·共享”中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从20年前领时代之先,“扛起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到成立全国首个长江文化博物馆,打造展示、保护、传承、研究长江文化的重要阵地;再到创新举办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乃至推出“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和“未来非遗”品牌,打造“折叠黄泗浦”考古遗址元宇宙项目……张家港用20年的文化坚守,将长江文化节打造成内涵不断升华、载体持续更新、供给日益多元的城市文化“IP”。

  如今,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长江文化节正担负起新的使命、唱响新的旋律。

  张家港抓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高标准谋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张家港段先导示范工程,立足黄泗浦和东山村两大遗址,打造张家港湾—双山岛、黄泗浦等核心展示园。

  引来长江文化的源头活水,浇灌出张家港文化繁荣的生动景象。

  该市先后建成文化中心、城南文体中心等综合性场馆,19个镇(办事处)文化中心,37个五星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开展“村村演”“周周演”“千场优秀电影进基层”等文化活动超3000场,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

  张家港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上有“大手笔”,在文艺精品创作上更见“真功夫”。

  锡剧《雪宧绣谱》入选文旅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锡剧《瞿独伊》、小品《打折》、评弹《张桂梅看病》等5部作品入选国家、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剧场话剧《我要见市长》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最佳表演等4项大奖……

  截至目前,张家港已荣获1个文华奖、7个群星奖、8个省文华奖,荣获1个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3个中国曲艺牡丹奖,张家港也成为全国唯一齐获梅花奖、牡丹奖的县级市,彰显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当文化载体触手可及,文艺作品鲜活可感,群众参与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在2023年长江流域“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上,张家港市文化馆与杨舍镇群星舞蹈队联合创作的广场舞《推呀拉呀》精彩亮相,演绎江南水乡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塘桥镇金村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村庙会”如约而至,村民们组成演出队,踩高跷、舞龙狮、荡湖船,共同纪念抗倭英雄金七;在凤凰镇杏市村,第三届农民画培训班热闹开班,农民们放下锄头,拿起画笔,蘸上颜料,画出他们心中的美丽家乡……均等化、可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 杨溢 陈梦娇 见习记者 郭琪羽)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