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韵”起江南活水来

发布时间:2023-06-27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苏报记者 姜锋 罗雯 凌欣炜

  6月24日晚,一群优雅美丽的“天鹅”在苏州保利大剧院翩翩起舞,演绎着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32个“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惊艳了全场,这部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俄罗斯玛丽艾尔国家歌剧舞剧院的演绎下依旧辉煌不减,当晚观众的掌声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一舞台神话的魅力。

  同样是端午假期中,一位女子的传奇人生在尹山湖大剧院上演。这位在红尘中孤傲一世的传奇女子张爱玲在浙江话剧团的演绎中栩栩如生,《寻她芳踪·张爱玲》让她绮丽、哀婉的人生在跨越时空的对话里逐渐清晰。

  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已近尾声,自5月底开始,《惊梦》《苏东坡》《红楼梦》《青衣》《天鹅湖》等一台台外来的精彩演出给市民带来丰富的休闲体验的同时,也给苏州演艺市场带来一汪“活水”,让这些被浸润在江南文化中的剧目染上一丝不一样的色彩。

  优质内容+专业运营

  形成演艺市场新局面

  节庆期间在尹山湖大剧院连演两天的四川人艺原创话剧《苏东坡》吸引了老谭戏剧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段光奇的注意,传统川剧艺术和现代话剧艺术相融合的方式,俘获了包括他在内的不少苏州观众的心。

  “话剧本来就应该有兼容并蓄的艺术特色。塞北江南,各地自有各地的文化气质、生活思维习惯、观念表达方式等,这构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多元面相。”在段光奇看来,中国地方戏曲有三百多种,之所以有根有脉,源自于其深耕本地文化社会历史生活。话剧《苏东坡》的独特之处在于巴蜀文化、历史人物、现代解读三合一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是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中说表艺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致力‘江南戏剧’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范例,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重镇,新、老“三朵花”闻名遐迩,昆曲、评弹、苏剧辉映着苏州艺坛的姹紫嫣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苏州芭蕾舞团彰显着苏州演艺的勃勃生机,在江南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中,更有诸多为人熟知的经典剧目和演出。

  立足本土文化,着力于打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舞台好剧,是苏州本土院团多年来不断努力并坚持的方向。日前,在开明大剧院上演的现代滑稽戏《顾家姆妈》不仅是苏州市滑稽剧团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一座高峰,也是苏州滑稽戏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成功典范。“舞台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中发现喜剧人物、喜剧故事、喜剧情节,向人民群众学习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充满个性、富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喜剧语言。”苏州市滑稽剧团团长权启芳告诉记者。

  在苏州,这样的好剧不在少数,然而,好剧好制作更需要好的运营。“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精品大戏都是大型艺术院团在多轮演出之后精心打磨出来的作品,加上现代舞台艺术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分工,舞美、造型、音乐、灯光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苏州精品剧目创作可以全方位地向这些大戏学习。”在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许静波看来,好的剧目尤其需要专业的市场运营团队,“优秀的艺术院团把艺术产品作为一个项目来运营,通过各种媒体在年轻观众群中建立口碑,甚至能让观众坐着飞机来追戏,戏、人、宣三者是互相成就的。”

  精彩演出一票难求

  线上流量化作线下客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去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型线上演播活动达1.21万场,线上观众人数57.3亿人次,线上收入2.43亿元。用网络流量带动相关消费,正逐渐成为演出消费的新趋势。

  如何将线上流量化作线下客流量,《惊梦》《红楼梦》《青衣》等演出给出了答案。在今年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名团名剧名家精品剧目展演中,精彩演出一票难求,其“火爆”程度超出了观众的预期,也超出了院团的期待。

  “为了能看上《红楼梦》,我从三个月前就开始蹲点抢票,可算让我抢到了。”苏州市民邓依嘉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因为在某平台看见中芭的《红楼梦》的宣传视频,便一见倾心,决心要到现场观演。“我在网上看见《红楼梦》的视频片段,舞姿很是优美也非常动人。”

  市民周依然告诉记者,“我是因为‘小海带’才走进剧院开始了解芭蕾的,《红楼梦》我非常喜欢。”记者注意到,“小海带”是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因在网络平台分享芭蕾舞演员的日常生活而走红,目前抖音和小红书平台名为“海带”的账号粉丝量分别超过122万和57万。“小海带”平易近人、俏皮可爱的分享,获得不少网友的喜爱,甚至不少网友因此逐渐爱上芭蕾,线下观看演出“追星”。

  无独有偶,5月底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陈佩斯戏台三部曲之一《惊梦》,也因短视频“带客”而一票难求,观众的“买账”,虽与良好口碑、优质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得益于网络传播。抖音平台名为“陈佩斯父与子”的账号,粉丝量已经超过1033万。在陈佩斯之子陈大愚看来,短视频是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做短视频一方面是回馈观众,另一方面也确实对票房有帮助。

  “新媒体创作平台时尚前卫,用户也比较多。在短视频创作者的作品中,任何舞种都可以很酷,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平台宣传交流。我的团队里也有很多舞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宣传作品。每次演出结束,我都会向观众介绍同台的舞者,以及他们的自媒体。”舞剧《青衣》主演王亚彬表示。前不久,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结束当晚演出的王亚彬也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分享了演出后的夜宵。

  耕耘文艺“百花园”

  讲好“最江南”故事

  除了流量时代带来的新鲜尝试,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架起了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利用好本土文化,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正逐渐成为讲好苏州故事的江南大舞台。

  “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不仅仅是苏州戏剧爱好者的盛宴,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苏州城市形象和气质的平台。”许静波说。

  “这次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带来的剧目展演,从京昆到话剧,从芭蕾舞到滑稽戏、皮影戏,从传统到现代,从高雅严肃到流行娱乐,艺术体裁多种多样,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社会接受度。”段光奇感慨,走进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的百花园,就如同蜜蜂采蜜般,吸收着最甜美的花蜜。

  “在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可以观赏到优秀的剧目,学习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艺院团在题材选择、剧目打造、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林琳表示,本届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期间,苏昆组织演职人员观摩了话剧《惊梦》,感受到了不同剧种的艺术魅力。“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是属于苏州的一场艺术盛会,也是苏州文艺院团打造精品舞台艺术、讲好‘苏州故事’不可或缺的文化展台。”

  苏州人刘潇是一位青年话剧导演,他将江南文化贯穿在其作品中。“苏州有许多好故事等着我去挖掘,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给了我底气和信心,我编导的话剧《小城之春》参加过两届展演。通过这个平台,我还创作了新作品《渡僧桥》,同时得到一些前辈的提点。”

  然而,在专业话剧几乎一片空白的苏州,想靠民营剧团做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精品,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许静波认为,“鼓楼西、开心麻花和话剧九人诞生在北京,北京有着充分的戏剧教育、专业剧团以及各种资源。”他说,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是提升苏州戏剧“音量”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受年轻人欢迎的话剧却没什么声音。许静波建议,苏州可以打造一个成本更低的话剧团,推出一些话剧精品,吸引听不懂苏州话的剧迷们。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