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张家港:文明实践“接地气” 志愿服务“冒热气”

发布时间:2020-10-30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兴力量。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张家港市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档升级,探索创新志愿服务的实践方式,走出一条具有“张家港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路径。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精准服务托起美好向往

  王志勇,是张家港市大新镇的一名蔬菜销售个体户,熟人都喜欢叫他“卖菜哥”。“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才让我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生活好起来后,王志勇想回报社会,做一个能为别人带来“光和热”的人。

  从为汶川地震捐款,到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再到成立牵手成长志愿服务团队和乐美夕阳志愿服务队,王志勇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走得很认真很扎实。

  2017年6月,张家港大新镇朝东圩港村委成立了“王志勇党员工作室”,宣讲方针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参与志愿服务……只要群众有需要,王志勇就冲在最前面。2019年5月,王志勇登上“中国好人”榜。

  “我资助的第一批孩子,今年有3个都考上了大学。他们现在也都成为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都在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王志勇骄傲地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截至目前,张家港市注册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已达17.5%、拥有志愿服务队伍1200余支……一组数据硬核又暖心,标注出文明张家港新高度。一群群志愿者如“星星之火”,让凡人善举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当志愿服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凝聚而成的向善力量,更需要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渗透进社会文明的每一寸肌理。

  让志愿服务念好“准”字诀,张家港开出了“三张清单”,即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通过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所需所盼,建立全面系统合理的需求清单;通过摸排企事业单位在便民服务、慈善关爱、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包括人才、项目、资金等在内的资源清单;在摸清需求、掌握资源的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

  而把“三张清单”黏合起来的是一朵能量满满的“云”。今年七月,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上线,成为张家港守正创新领跑文明实践、精准服务描画美好生活的最新注脚。

  “云平台”上,群众可以预约下单、点赞评价,可以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享受志愿者礼遇,从而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网通达、触手可及;在后台,志愿项目、惠民活动、群众需求等数据汇聚到一张“热力图”上,不但可以直观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和活动信息,还可以和各个文明实践活动现场视频连线,综合反映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热度,为资源配置和服务下沉提供数据参考。

  “借助大数据打破空间壁垒、条块界限,激活区域内的志愿服务资源,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数据多跑路、服务更精准,让面对面、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托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艳说。

  一站一岗一阵地,激活志愿服务“神经末梢”

  在刚刚搬迁到新建筑工地的“虹筑之家·工友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同城伙伴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正在教跟着父母来到工地的孩子们学习抖空竹。小小空竹上下翻飞,孩子们笑声朗朗,为沉闷的工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虹筑之家·工友驿站”其实是一个2层装配式建筑,这个跟着工地跑的志愿服务驿站自2012年设立以来已经搬了6次家,而每一次“乔迁”都是一次“升级”。如今,这里不但配置了图书室、棋牌室、网咖、大课堂、休闲场所等多个功能区,每周还有志愿者前来为工友们提供义务理发、衣服缝补、健康体检等便民服务。相关部门也会常态化地在这里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普及、文化娱乐、农民工子女关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虹筑之家’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打工者来说,就是在张家港的新家。”一位工友说。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建农村,一场“鸡毛换糖”志愿服务活动让垃圾分类生动有趣起来。

  “20节废旧电池换两双公筷,50个塑料瓶换一瓶酱油,30个易拉罐换一袋食盐……”每个月的15日、30日,是建农村四组孟坤祥家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排着队带着硬纸板、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找他兑换酱油、醋、卫生纸等“明码标价”的生活用品。“以前,塑料瓶、硬板纸没地方堆,就一扔了事,现在可是有用处了,什么用啊?拿去‘鸡毛换糖’呗!”村民何玉芳高兴地说。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用鸡毛换糖做生意,换出改革开放新天地。现在建农村“鸡毛换糖”,换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孟坤祥说:“村里的人都把瓶瓶罐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好,定时拿过来兑换。这样一来,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得到实惠,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作为建农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特色载体,孟坤祥家设立的“和美乡风志愿岗”环保岗,经常围绕环保卫生开展各类活动,而孟坤祥自己就成了一名环保志愿者。

  建农村整合党员中心户、五星文明家庭、阅读小站等资源,在群众身边、百姓家中设置了民情岗、文艺岗、环保岗、治安岗等8类53个“和美乡风志愿岗”,截至目前以开展各类活动400余次,激活了志愿服务进村入户的“神经末梢”,成为建农村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亮眼品牌。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依托。我们通过有效盘活、用活、激活各类阵地资源,有效延伸文明实践的服务触角。”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卫说。张家港在市、镇、村三级全面整合2000多个服务阵地的基础上,选取有条件的自然村落、建筑工地、工业集中区、公园等,培育建设100多个文明实践特色示范点,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一线拓展。

  此外,根据群众需求,张家港将部分阵地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文明实践益空间”“最美悦读空间”等一批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阵地。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帮扶,帮助贵州沿河县首创全国首个24小时文明实践驿站、西部地区首个县级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帮助新疆巩留县建设“石榴籽”书屋,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守正创新,双向赋能,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在张家港,“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不仅连缀成一道最美的风景,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如何为志愿者搭建更多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成为这座文明之城的必答题。

  融入网格,引导城乡社区建好身边的志愿队伍;制定清单,明确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范围;对接需求,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专业赋能,构建“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近日,张家港市“志愿服务社区赋能行动”正式启动,列出10项任务清单,全面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引导各志愿团队,紧扣城乡社区群众需求,以项目为引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常态化服务,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钱晓东说。

  为更广泛地链接服务资源,该市出台《关于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引导文化、城管、生态环境、民政、公安等部门把志愿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社互动的有效突破口,分别牵头成立枢纽型志愿者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策划实施定位准确、专业性强的行业志愿服务,推出了“救在身边”“安全到家”“幸福家长驿站”“绿色TA未来”“养老时间银行”等“接地气、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延伸公共服务触角的同时有效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行业部门之间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张家港市“行业+志愿服务”生态圈建设,张家港市文体广旅局等10部门还发起成立了行业志愿服务联盟。

  志愿服务为城市治理赋能,文明城市也在为志愿服务赋能。

  张家港市创新打造先锋驿站、24小时图书驿站、幸福家长驿站等面向城乡居民开放的志愿驿站,让群众在接受志愿服务的同时,打开参与志愿服务窗口,共享城市文明;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打造兼具“项目孵化、资源协调、志愿者培训、文化交流、志愿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志愿者之家;修订完善志愿者礼遇办法,嘉许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寄送表扬信、开发志愿者礼遇自助兑换平台等,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链接社会资源,开设“志愿者能量屋”,常态化地面向志愿者及团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运动、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课程,全面提升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赋予新时代‘文明张家港’新内涵,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赋能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设,让小康更全面、让生活更美好!”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说。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