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高新区:内外兼修塑造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20-11-12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地处苏州城西的苏州高新区,因有五峰山、支硎山、天池山、大阳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头49座,被称为“真山真水园中城”,更因文明新风收获“科技人文新天堂”美誉。

  金秋,漫步苏州城西,碧水环绕、山景秀美……一幅稻香虫鸣的美丽城乡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城市街头,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在居民小区,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在交通路口,文明礼让随处可见……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这不仅是高新区越来越美的人居环境,更传递出高新区的文明新风。

  补短板、破堵点

  创建惠民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一个荣誉称号,而是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精神风貌持续提升,发展内涵日益丰富。”高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晨光熹微,位于浒墅关的白豸山体育公园已开启了活力四射的一天。“这座公园就在我家附近,以前这里是荒僻山林,没想到改建成了公园。环境好了,每天有空我就来这边走走。”家住附近的王阿婆说。

  白豸山体育公园原本位于苏州钢铁厂厂区内。厂区搬迁后,为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高新区启动了体育公园建设,通过山体造型、林相改造、配套完善等,实现了对山体景观的重塑。

  如今,这里已建起标准篮球场2座、五人制标准足球场1座、健身步道4.7公里,以及儿童游乐场、轮滑训练场等运动健身设施。一个集文化展示、运动健身、休闲养生、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健康运动空间,给居民生活增添了乐趣。

  狮山片区,淮海街商业改造升级完成。淮海街于1994年10月开始运营,因项目年久过时、服务设施落后,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今年初,高新区积极回应市民关切,于4月开启淮海街提标改造。如今,一个宜人宜商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街区,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带来的便利。

  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着力点。经常要去枫桥街道古巷里弄办事的王先生,最“头疼”的就是找停车位了。“僵尸车”、报废车等长期侵占公共资源,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今年初,枫桥街道将“智慧停车”纳入年度重点实施项目,并于1月首先对鹿山路高架段、金枫路高架段、嵩山路、前桥路、马运路、古巷里弄、津桥路、塘岸弄、华山路等路段高架下或路侧停车泊位以及辖区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进行统一信息化改造。

  首期已向社会提供3500个智慧停车泊位,实现了对首批路段路内以及道板和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的有效管理。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智能管”的转变,改善了市容市貌,助推了文明城市创建。

  今年以来,高新区还以城市基础设施提标改造为基础,“绣”出居民获得感。马涧商业街、长江路污水管网、何山路西延、树山村景观和苏华新村、保卫新村南片区、龙华一村、龙景花苑改造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提升了居民获得感。

  “半份菜”避免浪费

  “小”餐桌也能展现“大”作为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高新区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关注文明新风的倡导。

  今年4月,一场以“‘食尚’夜经济,‘筷筷’来行动”为主题的视频直播,引发广泛关注。

  之后,一场“推行公筷公勺,倡导文明餐桌”文明实践活动在苏州城西全面铺开。一时间,“公筷公勺”成为引领文明的“新食尚”。

  “我们要求服务业在铺台时就要先摆好公筷公勺;在上菜时,要主动提醒客人使用公筷公勺,”金科大酒店常务副总经理伍盛说,“使用公筷公勺,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关爱他人。餐饮企业作为‘公筷公勺·文明餐桌’主战场,必须将公筷公勺摆上餐桌。”

  近年来,为倡导市民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高新区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推行“分餐制”“禁食禁售野生动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

  前不久,市民李女士来到清山会议中心与朋友用餐,在菜单中惊喜地发现多了“半份菜”“小份菜”的选项。

  “这边的清炒虾仁味道很不错,我经常会点,但是98元一份,全吃掉太撑、吃不完浪费。现在有了半价的‘小份菜’,分量刚刚好,不仅避免了浪费,还经济实惠,真的很不错!”李女士说。

  “用餐结束,如果菜品有剩余,服务员会主动提供环保盒供顾客打包带走,”清山会议中心餐饮负责人黄文波说,“过去酒店一般不会主动提供,现在实施后,效果十分明显,酒店后厨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比以前要减少四分之一。”

  此外,在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的同时,高新区还在公园、景区景点、商场超市、医院入口、政务大厅等场所大力开展文明“一米线”行动,倡导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文明有序地排队、礼貌耐心地等待,文明新风正吹遍苏州城西。

  居民“议事”订规则

  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前不久,“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辩论赛总决赛在通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小剧场举行。华通三区、华通六区辩论队与新街社区、华通四区辩论队,就“倡导移风易俗与坚守传统文化冲不冲突”这一辩题,展开对辩。

  之所以开展数场“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辩论赛,源于通安镇下定决心开展破旧立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通安镇素来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不仅造成浪费,还增加了百姓经济负担。

  “我们这个地方注重人情,遇上婚嫁、满月、做寿、乔迁、丧葬等,大家都喜欢摆上几桌酒菜。这本是一件好事,”家住通安镇华通花园一区王阿姨感慨道,“近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攀比的不良之风也滋生了,红包少了担心主家有想法,酒菜不丰盛担心宾客说闲话,一来二去,‘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 ’。”

  如何让百姓生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5月,高新区推行“移风易俗”行动。

  5月初,一场移风易俗恳谈会在华通二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会议室举行,130多名社区代表、党员代表、物业代表、楼道长及居民小组长代表、热心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5月21日,通安镇成立了社区红白理事会,对辖区红白事进行规范。5月25日,通安镇发布倡导移风易俗的公开信。

  随着居民恳谈会、话题讨论会、红白理事会等系列工作的展开,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居民从一开始的“唱反调”逐渐变成“我赞同”。

  26岁的小申今年10月举办婚礼,得知当地政府在推行移风易俗行动,主动带头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将酒席压缩到26桌。

  “移风易俗开展以来,镇里的红白事和以前不一样了,吹喇叭、奏乐的少了,宴席上铺张浪费的也少多了。以前40桌、50桌的酒席,现在压缩到30桌以内了。”通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行走在高新区,处处可以感受到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随着这股文明乡风的不断壮大,将会让“人情债”重新变回“人情味”。(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 苏报通讯员 杨井峰)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