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为了一城湖山更加秀美 常熟用“三百+”扮靓城市空间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说起“三百+”,很多人有点一头雾水。但对于常熟市虞山街道的志愿者来说,却是耳熟能详。那是百姓路长、百姓楼长、百姓河长这“三百”及其衍生的志愿服务品牌。

  在志愿者的眼里,“三百+”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市容市貌、生活小区的大变样:随地吐痰、乱停乱放、飞线充电、遛狗不牵绳等现象不见了。这样的变化,如春风化雨,让人喜闻乐见。

  随着“三百+”专项志愿服务行动不断深入,广大居民热情参与,街道上下形成了邻里友好文明互助的新风尚,而“三百+”志愿服务也成为各基层单位做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抓手,让一城湖山,文明风吹、幸福花开。

  “百姓路长”提升管理

  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内涵”

  连日来,在常熟紫金豪园小区,今年67岁的钱雪琴每当碰到邻居们询问垃圾分类的事情,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详细解答。前些日子,她在小区内挨家挨户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近800户的小区,她一个人就跑了200多户……  2007年,钱雪琴从常熟市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退休。十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居民自治。自“三百”志愿者活动启动后,钱雪琴就自告奋勇地担负起了小区路长。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只要轮到她执勤,从来没有缺席过。

  “百姓路长”是城市综合管理、文明创建的名片,补齐城市管理的不足,从最基层发动居民实现居民自治,是城市管理方式的新探索。

  走出门、弯下腰、动起手!在钱雪琴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一起上路当起了“路长”,钱雪琴和邻居们一起响应“洁净家园”行动,将这项活动常态化开展起来;沉下心、走透路、负起责,“百姓路长”来到百姓身边,在志愿活动中给居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一盏路灯坏了,她认真做好记录,及时上报社区联系路灯管理处,还居民们明亮安心的夜晚;一处井盖破了,她立刻拿起电话联系12345,在井盖旁竖起警示牌,提醒过往居民小心;一棵树被汽车撞歪了,她马上通知绿化管理处进行补救。平时,钱雪琴也帮自己楼道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些菜、丢个垃圾,她不仅是认真负责的路长,更是居民们心里的热心人。

  今年以来,虞山街道进一步落小、落细、落实百姓楼长、百姓路长、百姓河长工作职责,明确了百姓楼长“十个一”、百姓路长“十个一”、百姓河长“五个一”服务内容,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切入点,推动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文明行为养成建设,使“三百+”成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促进志愿精神传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共建文明幸福家园的有效载体。

  “百姓楼长”服务到家

  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神经末梢”

  今年80岁的吴祥麟动手能力强,修门窗、换灯泡、疏马桶,样样在行。他是菱塘南村的“百姓楼长”,在菱塘南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旧得没了“布眼”的工具包,包里装着大小扳手、螺丝刀、电笔、老虎钳等工具。

  吴祥麟虽然是一名平凡的退休老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热心肠”。在菱塘南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吴好公”。每天,他穿梭在街坊四邻间,走进居民家,解决急事难事。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喊一声“老吴好公帮下忙”,他必定伸出援手。菱塘南村有500多户居民,他至少进过400户的家门。

  菱塘南村79岁的孤老龚婉华说:“老吴好公真是个好人,帮我修了十几年东西了,从来不收钱,我心里感激得不得了。”一次,龚婉华家热水器龙头漏水,吴祥麟上门经过一番查看,原来是水龙头坏了,一个还能修,一个必须换。吴祥麟“捣鼓”一番后“手到病除”。龚婉华腿脚不便,吴祥麟还负责给她送午饭,非常暖心。

  吴祥麟不仅是个热心的修理工,也是个温暖的贴心人。去超市,他不忘为孤寡老人捎上几斤鸡蛋。平时,他也不忘和周边邻居围坐在一起聊天解闷,帮助社区宣传相关政策,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困难。退休20年来,吴祥麟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真正诠释了“百姓楼长”这四个字的意义。

  2018年7月28日,虞山街道500余名“百姓楼长”全员上岗。当天,“党员楼长”先锋服务队在城市花园小区应运而生。“党员楼长”主动担当起楼道“红管家”,成为活跃在楼道里的“红色细胞”,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积极作用,使社区管理服务更加精准,更贴人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传播了党员的正能量。目前,虞山街道“百姓楼长”已覆盖辖区42个村(社区)。

  虞山街道不断完善“三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加大“三百+”志愿岗招募力度,壮大以党员为骨干的“三百+”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按照“有区域、有标识、有队伍、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评选、有展示”等“八个有”标准,虞山街道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提优“三百+”志愿岗有形阵地,让“三百+”志愿者在实践站集结,在实践站辐射,让“三百+”志愿者找到家的感觉,进一步激发服务热情,汇聚志愿能量。

  “百姓河长”守护琴川

  折射新时代文明实践“多彩颜色”

  在清晨的琴川河畔,路过的居民常会看到一位身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默默巡护着这条常熟的母亲河,他就是北门大街社区67岁的“百姓河长”杨尔龙。

  “河水清不清,水位高不高,有没有污水排入河道……”如何巡护好琴川河,杨尔龙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因为家住通江路,家门口的琴川河早就融入了杨尔龙的生活中,每天看看河水情况成为他多年来的习惯。北门大街社区启动“爱水护河”特色志愿服务“百姓河长”项目后,杨尔龙主动报名,负责起琴川河每日沿河巡查、文明劝导、宣传爱水护河知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等工作。在日常护河巡逻中,清除河道旁的垃圾,打捞河道内的漂浮物,劝阻群众不向河内倾倒污水,检查有无违建、破坏河道现象,杨尔龙尽心尽力,一天不落。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来袭,接到社区预警通知后,杨尔龙分时段将河水水位及水流情况一丝不苟地细致上报,各小时的数据记录了满满一张纸。因为数据及时准确,社区的防汛排水应急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杨尔龙不仅自己管河,还发动身边居民爱水护河。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周边居民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爱护河流的好习惯,共同守护好琴川河水清岸绿的整洁优美环境。

  作为一名“百姓河长”,杨尔龙这样说:“爱护生态环境是常熟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每一名普通市民应该参与到爱护环境的志愿服务中,建设好自己的美丽家园。”现在,虞山街道辖区内的河道全部实现从“河长制”到“河常治”。“百姓河长”已经成为虞山街道不可或缺的一支志愿力量。

  “三百+”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支志愿力量,是下沉在各小区、各单元、各楼层最微小的单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传播文明、乐于奉献。他们在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引导居民群众的生活新追求、营造乡村社区的发展新气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虞山街道充分发挥“三百+”志愿者的多元力量,挖掘地区特色,培育志愿力量,让“三百+”志愿服务成为“传播新思想有魅力、开展新服务有活力、创造新生活有动力”的有效途径,让群众生活折射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虞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褚宏伟说,今年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明确标准要求,全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邻里自治“三百+”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让“三百+”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入民心、更有成效。(苏报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