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为生活无着的人提供“避风港”

发布时间:2021-01-11    来源:姑苏晚报
选择文字大小  

  不让一个生活无着的人忍冻挨饿,能帮一个回家就帮一个回家……苏州市救助管理站60多名工作人员披星戴月、寒来暑往、顶风冒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苏州这座城市的温度,给生活无着的人提供温暖的“避风港”。

  这几天,寒潮来袭,记者走进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去聆听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温暖]

  寒夜里他们逆寒而行

  受强冷空气影响,这两天,苏城的气温持续走低,最低气温跌至零下8℃,室外寒风凛冽。一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还好吗?连日来,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和夜间休息的时间,冒着严寒,加班加点巡查街头,为的是给需要救助的人送去温暖,不让他们忍冻挨饿。

  1月7日晚上是寒潮来临后最冷的一天,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沈勇和副站长惠志华、温海兰、薛宏四位负责人全员主动加班,充实到夜间巡查一线工作中去。当天晚上7点,他们准备好满满三车棉衣棉被、矿泉水和方便面等食品,拿着手电筒、穿上“苏州救助”字样的黄马甲,顶着严寒出发。

  当天晚上7点20分左右,沈勇等工作人员来到苏州火车站,一下车,透骨的寒风就让人打起了寒战。他们裹紧了衣服,抓紧时间巡查,在过道上,发现了6名流浪汉,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裹着棉被蜷缩在过道的长凳上休息。“你们的被子暖和吗?饭吃过了吗?”工作人员对每一个人嘘寒问暖,看到他们被子单薄就送上被子,听到他们说没吃饭就送上方便面等食品。“这些流浪乞讨人员都是熟面孔了,他们平日里靠捡垃圾为生,不愿意到救助站里接受救助。”沈勇介绍,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觉得在外面捡垃圾还有几十块、百余块钱的收入,而到救助站虽然能吃上热饭,但没有收入了,就不愿来。

  “我们坚持自愿接受救助和无偿救助的原则,对于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采取街面救助,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主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忍冻挨饿,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让他们在寒潮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沈勇介绍,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常年在苏州火车站、汽车南站、汽车北站、观前街、石路、苏州高新区、园区等流浪乞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设立临时救助点。在高温、寒潮和台风等恶劣天气到来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加大巡查和救助力度,目的是不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因为没有得到救助而失去生存的权利。

  在苏州火车站,工作人员还碰到一名40多岁的女子,这名女子是本地人,她告诉工作人员,是因为与丈夫吵架了才出走的。“天气这么冷,你还是先回家吧!有什么气,回家慢慢解决。”沈勇等工作人员劝说女子回家,但这名女子就是不愿回去:我明天就“回去了,你们不用管我,谢谢!”无奈,工作人员只能送上一条棉被给她御寒。

  当晚8点30分,工作人员在观前街发现一个流浪老人,他睡在一个电梯口,身上盖了几条被子,把自己包裹起来。“他是一名孤寡老人,70多岁了,在观前地区生活了几十年了。他靠捡垃圾为生,也乐于帮一些商家搬搬东西。他是山东人,大家都叫他‘老山东’,我们几年前就劝他到救助站,但他就是不愿意。”沈勇介绍,每当高温、寒潮和台风等恶劣天气到来的时候,救助工作人员都会前来看望他,担心他的冷暖和安危。“最近寒潮来了,我们每晚都来看望他,他身上的棉衣棉裤和被子都是我们送的。”沈勇边说边给老人递上了矿泉水、方便面等食物,老人连连对他们表示感谢。

  天气渐冷,救助仍在继续。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继续巡查在乐桥、石路等地的桥洞、长廊等流浪乞讨人员栖身的地方,一方面劝导他们到救助站里御寒,另一方面对不愿到救助站的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去年12月16日第一波寒潮前,我们就开始了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进一步加强街面巡查,每晚都有工作人员在街面上巡查。”惠志华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是不计报酬,自愿加班到街头巡查,对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时帮助。

  [无私]

  努力助生活无着者回家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只是我们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一小部分。”惠志华介绍,根据相关规定,救助站救助的对象是非本地户籍、自身无力解决住宿、无亲友投靠的人员。苏州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是民政部确立最高等级的一级救助管理站,以前每年救助1万多人次,这几年有所下降,但每年救助的也要有6000多人次。这其中70%左右是自愿要求救助的;20%左右是公安机关护送的老人、未成年人、精神异常人员等自身没有行为能力的人员;10%左右是街头露宿的。“对于街头露宿流浪乞讨人员,我们能劝回家的都劝回家了,留下的我们都实施了街面救助。”惠志华说,他们最终目标是帮助每个生活无着的人员回家团聚。

  就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有名来自河南的30多岁女子被所谓的“男朋友”骗到苏州,后没钱回家流落在木渎街头,热心人看到后,打了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惠志华在家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后,一边及时赶到救助站与其他工作人员汇合赶往现场,一边安排站里值班人员准备好房间并开好空调和热水器。“我们赶到时,女子头发凌乱、蜷缩在街头,我们劝导她到救助站避寒,劝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她劝到救助站,第二天我们帮这名女子买好车票送她回家。”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管理二科副科长王军无法忘记帮助一名现已28岁的女子回家的故事。这名女子12岁时被人骗到河南,后几经周折流落到苏州,家里人找她找了几年后,都以为她已不在人世,于是放弃寻找。2019年7月,这名女子被苏州警方发现并送到苏州市救助站。

  “刚送来的时候这名女子情绪激动,精神也有些失常,后来,我们把她送到广济医院进行了治疗。等病情稳定了,我们询问得知她的名字,并根据她提供的名字去查,最终联系到了福建当地的一个救助站,结果发现她提供的名字是错误的,对方在家里好好的根本没有走失。”虽然名字不对,但王军等工作人员发现这名女子的口音与福建当地这个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口音相符,经过连线,这名女子向对方报出了小学校长的名字,后当地救助站联系到村里,可是连村长都不知道村里有此人。

  为了帮助这名女子回家,王军等工作人员决定带她到福建实地寻亲。去年12月份,王军等工作人员专门陪这名女子踏上了寻亲路。最终,经过多方打听和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这名女子的家。“我们带她在当地一个村里找,这名女子还记得自己的家,她的父亲赶回家见面,父女俩抱头痛哭,毕竟15年没见面了呀!”王军说,当时,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感恩]

  救助10年后打来报喜电话

  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生活无着人员回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个救助人员都有感人的故事。“他们有的找工作被骗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而回不了家,有的是因为精神问题回不了家,有的是因为与家里发生矛盾离家出走,在他们最落魄和无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不仅挽救一个人,甚至会挽救一个家庭,同时也减少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惠志华觉得,他们所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惠叔叔,我是您帮助过的人,我结婚了,给您报个喜。”5年前的一天,惠志华接到了一个他曾经救助过的女孩的电话,惠志华听说后也很开心,他高兴地对那个女孩说:“祝贺您!祝您新婚快乐、生活美满!”

  10年前,这名女孩才15岁,被人骗到苏州后流落街头。苏州公安民警发现后把她送到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核实身份信息时,惠志华了解到女孩因为家庭困难辍了学,在安排护送这名女孩回家时,惠志华一方面叮嘱女孩回家后一定要继续完成学业,以便今后找工作,另一方面掏出100元钱交给护送的同事,等女孩到老家后交给女孩。这名女孩回家后继续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女孩没有忘记在苏州帮助过她的人,甚至把惠志华和其他救助站工作人员当成了亲人和恩人。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像惠志华一样,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爱帮助一个又一个家庭团聚,让一个又一个生活无着人员守住生的希望。(记者 王小兵)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