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以戏剧之美诠释“江南之蕴”

发布时间:2021-05-11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城市即舞台 转角遇见戏

  伴着初夏舒缓的晚风,去大剧场欣赏舞剧《河》、苏剧《太湖人家》,到园林里听一曲风雅绝世的昆剧《浮生六记》,或到江南小剧场看一场本土话剧《大唐行·姑苏城外》,成为不少苏州人繁忙工作之余的打卡项目。

  路过悠悠小巷,街坊里传来评弹唱词;走过摩登街区,年轻人在话剧海报前驻足谈论。戏园、戏目、戏骨;聚好戏、聚创意、聚人气,激动了满城的爱戏人。走出剧场的福建游客李哲兴奋地说,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江南,才情横溢,浑身都是戏。

  苏州有戏 剧场活色生香

  夜晚,上海游客陆丰沉浸在沙家浜夜间文旅项目“横泾不夜天”中。“眼中是全息投影的老街城门,耳畔是热血抗战的水乡之声。”陆丰说,这种方式打造了一种“小而美”的观演体验,以更年轻、更时尚、更有质感的方式演绎江南文化,这种体验让他似乎也成为了江南传奇的一部分。

  在大运河边长大的苏州市民张华则为苏州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河》而深深打动。《河》以动人心魄的舞蹈魅力,展现了大运河的倾世容颜,而让张华倍感欣喜的是,舞剧中融入了园林、评弹、江南小调、市井生活等苏州元素,有着独特的苏州韵味,让她一下子回到了古典时光。

  既有全感官体验作品演绎在城市深处,又有费时数年的大制作献演传统舞台。苏州,古往今来皆传奇,街头巷尾都是戏。英国知名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曾说,他可以把任何地方当做舞台。其实自明以来,苏州就是中国极为有名的演剧中心。清代诗人沈朝初在其《忆江南》词中写道,“苏州好,戏曲协宫商”,说的就是这样的场面。《姑苏繁华图》中,苏州人的看戏之处,有自家屋宅的自娱自乐,有庭院园林的高堂雅会,也有山野之侧的春台社戏。仅仅这一幅图,清代画家徐扬画笔所及,就画出了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小剧场”。

  而在如今的苏州,活色生香的各类剧场又有蓬勃重生之势。4月末的一个下午,苏州兴冲冲地晒出了首批认定的“江南小剧场”名单,包括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道喜剧院、苏州保利大剧院小剧场、苏省苏州昆剧院剧场、蓝·Sport黑匣子小剧场、张家港市星海剧场等33家剧场。加上之前的剧院,当下的苏州拥有了近70座大剧院与小剧场。

  多次在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演出的段光奇,在发布会现场听见自己驻场的小剧场名字后,很是兴奋。他投身热爱的话剧,与几个好友“合智”成立苏州首家民营话剧团老谭戏剧工作室,已有四五年之久。如今,这家工作室凭借《霾城往事》《王阳明下山》《少年行》《没有告别的仪式》等原创话剧作品已崭露头角,“老谭”这个剧团“字号”在浙沪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结合自己的剧团运作经验,段光奇坦言,“江南小剧场”优点在观众能与演员近距离沟通,甚至台上台下都可以有眼神的交流。这样的艺术形式拿捏住了年轻人的兴趣点,让苏州人感受在城市里与戏剧偶遇的惊喜。

  昆曲是百戏之范,苏州天生就应该是戏剧之城。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城市艺术产业,苏州有着自己的心思,就是将“江南小剧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文化IP。今年以来,苏州先后出台《“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江南小剧场”建设实施意见》《苏州市“江南小剧场”认定办法(试行)》等政策,全面引导和推进“江南小剧场”建设。

  苏州职业大学副教授冷桂军创办山塘评弹昆曲馆已有10年,这两年他感觉自己的小剧场上座率越来越高,很多外地游客是慕名而来。他认为,剧院与剧场可以赋予城市独特的气质,“一个城市的辉煌和生命绝不仅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有没有可以让人称道的文化载体,能否用这一具象化的载体去丰富城市的内涵。而剧院、剧场承载了人的精气和神韵,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魅力的源泉。”他的山塘评弹昆曲馆这次也被列入首批“江南小剧场”名单。

  精彩戏目 汇聚人文创意

  4月27日,苏州市文联推出了一个以苏州人名字命名的“创意中心”——“范小青剧本中心”。范小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长期关注苏州、反映苏州,是继陆文夫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苏州作家,电影《桂香街》就改编自她的文学作品。“范小青剧本中心”的核心功能是策划重点选题,引入影视资源,丰富项目储备。这可以进一步发挥范小青文学领军人物作用,推动文学作品向影视创作转化。

  如果说当代江南文学是一出戏的话,范小青或许就是这出戏的“戏眼”。苏州,正以打造一流剧本为江南文化赋能,而“江南小剧场”的精气神也同样从剧本生发。和范小青老师以苏州元素创作作品的方向如出一辙,很多民间职业剧团也十分善于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剧本灵感。老谭戏剧工作室的导演谭伟民在交流中认为,他的创作思路是自然地从地方文化中生长出剧本来。他表示,深入江南地区文化思维,深入研究文化元素的生活依据,在此基础上构成具有江南地区气质的戏剧作品,这才叫“江南话剧”,这样的剧本才能与“江南小剧场”形神相符。

  剧目和剧本,也是苏州文化产业运营机构发力的方向。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今年担纲第四届江南青年戏剧节的总顾问,苏州文化产业运营管理公司的掌门人陈龙得大咖加持,满怀自信地向全国发出了“剧本征集令”。该公司试图通过导师提升、剧本朗读、联排公演等环节,孵化一批彰显江南文化、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剧目,从源头上提升苏州戏剧的演艺水准。在陈龙看来,戏剧这一文化资源彰显了城市的开放襟怀,可以为城市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此外,苏文产还围绕“江南小剧场”内容建设,投资孵化原创剧目,包括鼓楼西“1+1”青年导演计划在内的,首批21个剧目演出场次将达169场。鼓楼西是国内小剧场领域的领头羊,2021年正式启动“青年导演戏剧制造计划”,苏文产也是这个计划的投资方之一,苏州对优秀剧目的渴求可见一斑。而在今年,苏文产还将推动苏州现地创作剧目,在苏州招募演员、排练、合成、首演的剧目,共计42场;同时将引进国内儿童剧头部企业小不点·大视界落户苏州,首批推出9部作品51场演出。

  好剧本、好剧目是“江南小剧场”能否立足成长的灵魂。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认为,“江南小剧场”的存在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的,和传统大剧院有明显区别,演出形式要创新,而且应该有特色剧目。长此以往,上演的优秀剧目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城市人的面貌,最终凝结为城市的气质和格调,形成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这是一座城市的核心文化竞争力。

  年轻戏骨 正待脱颖而出

  5月6日晚,苏剧《太湖人家》在国家级艺术大师王芳的演绎下轰动了苏城,而苏州演出管理有限公司市场运营团队精心打造的《笑在最江南》也即将首演。该剧邀请了上海两位独脚戏大咖毛猛达和陈国庆主演,带给观众爆笑的同时,展现苏州发展轨迹、沪苏同城的效应以及未来可期待的壮阔蓝图。如何在规范中找到戏剧表演的自由,如何找到鲜活素材加工成喜闻乐见的作品,这对苏州的年轻戏剧人,无疑是一次次生动的现场示范课。

  “来噻喜剧”在“五一”期间的4场演出场场爆满。这个由苏州年轻人创办的脱口秀俱乐部,由来自多个行业的戏剧爱好者组成。演员们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积极地与观众互动,说段子、抖包袱,将喜怒哀乐化为笑谈,诙谐幽默中又不失逻辑和锐度。“尽管生活里破事那么多,但是笑过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瞭望星辰大海。”多次线下体验脱口秀魅力的吴婷说,“我感觉这些年轻的脱口秀演员,现在越来越有舞台感了。”

  随着戏剧市场的升温和观众的日益增多,苏州的民间剧社发展日渐实力彰显。优秀者如嘻哈一笑堂、老谭戏剧工作室、普罗公园戏剧计划、合乌戏剧工作室、“来噻喜剧”脱口秀、昆山野马渡话剧社等,以年轻人为核心力量,成了聚光灯下日益成熟的面孔。但是面对蓬勃待起的“戏城”苏州,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演艺人才和团队的培养。

  随着年轻人群不断涌入,各类高校不断聚集,苏州聚起了一大群拥有舞台表演经验、对戏剧文化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曾参与“青苗计划”的苏州本土剧团代表刘潇表示,苏州为青年戏剧人提供了一个成长的舞台,作为普罗公园戏剧计划的一名编剧,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观众、自己的风格。对于他的团队而言,大家多看戏,看好戏,学会辨别好戏,然后模仿它,再打破它,就是一路而来的成长历程。刘潇坦言,苏州正在让更多年轻人走上舞台了解戏剧,让戏剧不再只是小众群体的爱好,而是在整个城市生长起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刘潇所在的普罗公园戏剧计划之前推出了话剧《哈姆雷特》《悉达多》《玩偶日志》《小城之春》,都收获了很好的反响,今年还将推出《玩偶日志2》和《渡僧桥》。

  而更多的年轻戏剧团队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戏剧普及的事儿。他们认为,戏剧不只是职业戏剧人的专利,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戏剧创排。戏剧的发展离不开观众,戏剧普及更要从年轻人做起。同时,培养戏剧营销和推广人才,也是打造小剧场的重要一环。段光奇对比浙嘉兴和苏州的小剧场协同团队,深有体会,同样的剧目,推广专业和不专业可以让票房相差10倍之多。

  而就在这个春天的末尾,首个“江南小剧场”孵化服务中心在苏州保利大剧院成立,将配套首演保障、市场推广、票务平台、生活服务等系列服务。这一孵化中心,一要孵化核心团队,要为全国的戏剧人、创作团队提供专业创作、排演基地。二要孵化营销团队,补上短板。苏州保利大剧院总经理王鹏飞表示,他们还将在孵化服务中心合成剧目中甄选市场、口碑俱佳的剧目参与联合出品,并纳入保利院线商业巡演计划。

  5月8日,苏州市政府和上海戏剧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发掘新时代“江南文化”内涵、艺术教育协作、文旅融合、文化人才互融互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沪苏戏剧时空“无缝”对接。此举再次表明,苏州将发力戏剧,戏剧也将成为展示“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朱栋霖曾经以评委和嘉宾的身份亲历了国内外众多戏剧节。他表示,戏剧是个综合艺术,它的存在和发展显示了城市文化的品位。同时,苏州的戏剧空间大有可为,正在推进的“江南小剧场”更是一个需要精心谋划的文产项目,关于小剧场的演出形式、剧场形式、剧目内容和宣传策略都要全面更新,让苏州的大剧院和小剧场,能够错位发展,健康发展。

  曾是千里传笙歌,天下戏曲半吴门。让一座城市呈现多种维度之美,展现与生俱来的戏剧性,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创造、梦想,这正是当代苏州对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智慧回应。而活色生香的江南故事,正在小剧场里演绎、发酵,让人们进一步读懂苏州,爱上江南。(苏报记者 广豪 姜锋 摄影 张健)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