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善港号”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1-14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记江苏最美人物、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上)

  人物名片

  葛剑锋,男,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曾获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江苏省脱贫致富奖”“江苏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2021年元旦,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又一次带着工作队,扎进了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峰村,看项目,跑基地,访农户……2018年善港村与高峰村开展“整村帮扶”以来,这样的“跨年之旅”已经成为葛剑锋的工作常态。“虽然高峰村已经脱贫摘帽,但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我们帮扶的步子不能停下来。”葛剑锋说。

  脚步不停,热力不减。10余年来,葛剑锋一直奋力前行在扶贫攻坚最前沿,他不但带领善港村甩掉了“穷帽子”,还驾驶“善港号”,勇当“火车头”,拉上全国各地6个贫困村,沿着现代农业这条致富路,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葛剑锋说:“乡村振兴,发展善港,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小家;脱贫攻坚,整村帮扶,是顺应国家战略建设我们的大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无畏生死的姿态勇于创新,以鞠躬尽瘁的精神勤于拓荒,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善登高峰!”

  总经理变身村书记,4块“边角料”缝出1个“新善港”

  近日,一场寒潮把张家港的气温拉到零摄氏度以下,善港村高架草莓基地的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基地新引进的“白雪公主”迎来丰收,这种草莓口感好,颜值高,一斤能卖到100元。善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兴洪说:“要不是葛书记带领我们发展有机农业,谁能想到,这撂荒地里也能刨出‘真金’。”

  善港村的“掘金”故事,要从11年前说起。当时,葛剑锋已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而彼时的善港村还是一副贫穷落后的“旧模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村只有煤渣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善港村人,葛剑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9年,在党组织的召唤下,在村民的期盼中,葛剑锋毅然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决心与家乡父老一起勾画幸福善港“新画像”。

  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善港村,集体没有一分钱,家底比洗过的碗底还干净。为了尽快攒起家底,葛剑锋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马不停蹄理旧账、谈项目……埋头苦干了8个多月,终于在2010年春节前把旧账还清,发清了欠村干部的工资,村级可用财力也“反绿为红”。3年后,善港村实现了小翻身,村里年可用财力超过160万元。

  2012年4月,善港村与周边3个经济一般村实施“四村合一”,组成了“新善港”。怎么把4块“边角料”缝补成1件“新衣服”?经过反复考察,结合善港实际,葛剑锋决定走发展现代农业的脱贫致富路。

  可是,一没技术、二没资金,怎么搞?

  缺技术,那就找专家。为了请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到村里指导,葛剑锋多次登门拜访,终于打动对方,在善港成立赵亚夫农业农村研究院,农业技术从此有了“智力库”。

  缺资金,那就跑项目。葛剑锋四处奔走,最终争取到国家财政项目,获得补助600万元,建成冬暖式大棚160余个。

  在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同时,葛剑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刀阔斧调整产业结构,果断腾退了一批高耗低产的落后企业,换来新的发展空间。

  如今的善港,脚踩煤渣路的穷苦日子一去不复返,3000多亩的连片土地成了省内外知名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2019年,全村可用财力达到25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8万元;成立“善基金”,精准对接群众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等需求;“善文化”之花遍地盛开,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让“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说了算”。2020年,善港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中国好跑男”风风火火闯九州,上演脱贫攻坚“非常6+1”

  “大家好,我是咱村养鹌鹑的老罗。我养的鹌鹑住在山顶,吹着山风、喝的是山泉水,产的鹌鹑蛋又大又好……”直播时,52岁的罗贤国有点紧张,可眼里却透着兴奋,“没有葛书记,我可能到现在还是个贫困户,更别提能成为一个带货‘网红’。”通过手机屏幕,老罗不但把沿河高峰村的有机鹌鹑蛋卖到全国各地,还向广大网友讲述着葛剑锋带着扶贫工作队“善登高峰”的脱贫故事。

  高峰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过去,全村146户、561人过着“望天吃饭”的日子。2018年,葛剑锋带领善港村与高峰村签署“整村帮扶”协议,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产业、推广文化教育、完善乡村治理等5个方面同步发力,与当地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拔穷根”。

  面对穷山恶水,没有天降神兵,有的只是善港村工作队不怕环境恶劣、誓让高峰换新颜的坚韧意志,和跋山涉水、起早贪黑的砥砺实践。葛剑锋带领队员们以心换心,和高峰村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拿起扫帚把搞好环境卫生作为突破口,为留守儿童办起暑期托管班,翻山越岭为村民们放电影。就这样,高峰村百姓的心很快和队员们贴在了一起。

  一家人不做两家事。葛剑锋带领扶贫工作队甩开膀子搞产业,在缺水少土的高峰村建成了60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发展有机农业,人才是关键。2019年4月,善港扶贫工作队动员高峰村的青壮年到张家港市参加实地养殖技术培训,路费生活费全免,贫困户罗贤国积极报名。取得“真经”后,他回来手把手教给妻子,夫妻俩一起管理高峰村的半自动化鹌鹑养殖场。“有一技之长,挣钱容易多了,我们夫妻每年能挣7万多元。”如今养殖场规模已经达到3万只,罗贤国一家也顺利脱贫摘帽,2020年,他还用这两年攒下的积蓄在自家房屋上加盖一层楼,作为儿子的婚房。

  有机农业产业园里的鹌鹑蛋、无花果、网纹蜜瓜等特色农产品成了抢手货,12名像罗贤国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通过“721”利益联结模式,直接带动50户、199人脱贫致富。2019年底,高峰村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4%下降至0,人均收入比2017年底翻了两番,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

  其实,高峰村并不是葛剑锋结对帮扶的第一站。2012年以来,善港村已先后与陕西安塞方塔村、江西井冈山沃壤村、江苏睢宁杜湖村等五省六村结成帮扶对子。葛剑锋成了“中国好跑男”,带着扶贫队风风火火勇闯九州,送理念、送经验、送人才,帮培训、帮技术、帮销路,上演脱贫攻坚“非常6+1”,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葛老师”登上三尺讲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11年的扶贫路,让葛剑锋看到,贫困似鸿沟,但不是无法跨越的天堑。“精准扶贫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有管用的‘灵丹妙药’。村民要致富,关键看干部,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2018年3月,葛剑锋决定在善港建立一个农村干部学院,把经验带给更多贫困村的能人干部。

  没有办学的经验,葛剑锋带人到各地去取经;来不及新建场地,葛剑锋向上争取要来了培训的场所;筹建人手不够,葛剑锋四处求才组建了一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队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3个月时间,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落成,并获批成为“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善港)基地”。

  从此,葛剑锋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葛老师”。三尺讲台上,他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脱贫的例子,教授了一种又一种致富的方法;三尺讲台下,他常常被大家围住,为一个个村把脉诊断。

  有一次,来善港培训的沿河县土地坳镇五四村村支书王贵和提出:“我们村土壤好、水域好、水稻产量高,我想回去后在村里搞块试验田,种植你们的有机水稻。”为期12天的培训结束时,葛剑锋把有机水稻种子送到王贵和手中,并详细告知了种植要求。隔年,五四村的有机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收益翻了两番。

  还有一次,贵州雷山县的村干部向葛剑锋讨教:“村民们家家户户种植葡萄,虽然年年丰收,可价格卖不上去,一斤1.5元还没人买。”葛剑锋了解情况后,亲自带着农业专家帮助当地进行葡萄品种改良,成功引种阳光玫瑰,每斤的售价达到80元,还供不应求。

  据统计,截至目前,学院已培训来自西藏、甘肃、贵州、青海、江苏等全国各地学员达到102期、万余人次,他们带着“善港经验”回乡创业致富,致富带头人培训学员创业成功率达到85%以上。

  谈到学院未来的发展,葛剑锋有个更大的计划。当前,总投资2亿元的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异地新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不但硬件设施全面更新,还将引入同声传译以及国际化的师资力量。“我们要把善港农村干部学院打造成中国国际扶贫交流中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向全球输出中国扶贫经验。”葛剑锋信心满满。(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