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脱贫致富路就得这么走”

发布时间:2021-01-08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十多年来,吴雪春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在发展树山旅游的同时,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帮助农民增收——

  十多年来,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吴雪春一直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本人供图)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一曲《梨花颂》唱活了春季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里千亩梨花盛开的美景。梨花节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千亩“皑皑白雪”。如今的树山村,早已不是当初穷苦的小村落,而被誉为“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这一切都离不开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的努力。十多年来,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吴雪春一直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在发展农村旅游的同时,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帮助农民增收,实现了树山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吴雪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民们都说,不管周末还是节假日,总能在村里看到吴书记忙碌的身影。自2003年在树山村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2005年的新农村建设、2007年的树山生态园项目建设、2012年的三星级村庄整治、2015年的美丽村庄建设……历年的重点工作,吴雪春全程参与,务实勤干,稳步推进树山村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2005年,吴雪春带领党员群众拆除了全村的露天粪坑,健全了三格水冲式化粪池;2007年,全力配合树山生态园动迁工作,腾出土地240亩,整个过程“零纠纷”,给树山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树山村建筑的外立面按苏式风格统一“穿衣戴帽”,农民家家户户装上了管道煤气,“三线”全部入地。

  改“稻”为“梨”走上致富路

  受制于山地多、耕地少等因素,树山村一度是穷苦村落之一。

  2000年以前,树山村民靠着1000余亩水稻为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那时候,村里一共有1000多亩地,人均不到6分地,家家户户种水稻,一斤卖不到一元钱。”吴雪春说,村里脱贫的第一步,就是把水稻全部改种为翠冠梨。

  “当时一些村民和长辈不理解,指着我的鼻子问,‘你自己是吃米长大的,还是吃梨长大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树山人,被村里的长辈这么说,吴雪春心里不好受。可他明白,脱贫致富的路就得这么走。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村里将水稻田改种翠冠梨,“树山三宝”之一的翠冠梨由此生根开花,春赏花、秋收梨,成为了村民致富的“法宝”。如今,树山村依托1060亩翠冠梨已举办了三届梨花节,游客量稳定在每年10万人次左右。

  以党建带乡建,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2013年,吴雪春当选树山村党总支书记,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他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勤干为宗旨,先后完成了“三星级”“美丽村庄”“康居乡村”等项目建设,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产值从原来的几百万元增长到6000万元左右。

  吴雪春还积极带领树山村党总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带乡建,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发展村庄旅游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植特色农业,帮助农民增收,实现了树山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梨花节期间的景区管理,树山村党总支成立了“树盟先锋”行动支部,围绕“安全诚信、服务至上”的宗旨,联合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下设“诚信树山”“安全树山”“文明树山”三个行动小组,通过设立常驻服务点,调解游客与商家的矛盾纠纷,得到了一致好评。

  如今,树山村已经成为宜居、宜养、宜游,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的美丽村庄。吴雪春说,接下来,树山村还将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IP和产品,提升乡村全域旅游品质,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苏报见习记者 夏颖)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