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以“三心”铸“三新” 亮出垃圾分类“高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全区共建设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小区222个,高标准建成清洁屋806座,覆盖率达84.1%;大部分镇区、街道完成“三定一督”全覆盖。目前全区厨余(餐厨)垃圾日收运量达240.83吨,可回收物23.79吨,有害垃圾0.46吨,其他垃圾931.28吨。进入11月,全区其他垃圾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三增一减”即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减的趋势初步呈现……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的这一年,苏州高新区城管局、各属地垃圾分类专班和社区通力合作,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精心构建垃圾分类新体系,巧心用活垃圾分类新平台,匠心擦亮垃圾分类新品牌,高新区以“三心”铸“三新”,不断探索新思路,打通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站”,让行之有效的分类制度和风尚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大众。

  “三基色”模式折射“文明之光”

  垃圾不再“大杂烩”“一锅清”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组合在一起可以呈现出白色。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苏州高新区城管部门聚全社会多方优势协同发力,将“志愿红+督导绿+城管蓝”融合在一起,同样折射出“洁净白”的“文明之光”。

  “阿姨您好,我是垃圾分类宣传党员志愿者,上门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可以耽误您十分钟,做一张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吗?”“伯伯,普通电池是其他垃圾,应该丢在蓝色垃圾箱里。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要丢在绿色垃圾箱里。不着急,几天记下来就都会了。”……一连数月,几乎每个周末、每天下班,高新区各个社区内都能见到大批“红马甲”活跃的身影。他们放弃休息、进“村”入户宣传讲解,为了让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入心入脑,类似的话语,他们甚至反复说过数十万遍。

  “垃圾分类、党员先行”。自今年6月1日以来,高新区建立起了由城管队员、社区党员、楼道长、网格员、居民组成党员志愿者队伍。6月份以来,他们通过累计360325次入户宣传,将分类理念带入寻常百姓家。

  引导市民遵守垃圾投放新标准,“督导绿”是主力。科技城(东渚街道)龙惠社区党委书记顾小明还清楚地记得:“清洁屋刚运行时,很多居民嫌远、嫌麻烦,就把生活垃圾放在楼道口或者附近绿化带,垃圾分类正确率一度低得可怜,小区环境反倒比之前还要差。”为了扭转困局,社区联合物业采用了“人盯人”战术,每天早晚,社区里都有专门的督导员坐镇,引导居民精准投放,帮助大家巩固知识,让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有章可循。现在,居民的抱怨声越来越少,投放准确率越来越高,清洁屋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小区整体环境有了大提升。身穿绿马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依然每天坚守在清洁屋旁,成了各小区内独特的风景线。

  志愿者、督导员代表的是垃圾分类推广中的“软”引导,身穿深蓝色制服的城管执法队员就代表了垃圾分类实施中的“硬”要求。这半年间,高新区城管队员的巡查管理内容又加码了,挑选精兵强将组建起的专项执法队伍,每天围绕在辖区内不间断巡视检查,重点对居民商户未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劝阻、书面警告、执法处罚。

  推进成效用数字“说话”。6月以来,高新区垃圾分类专班共督查抽考小区垃圾分类建设与运行情况500余次,教育引导企事业单位以及沿街商家整改1735次,行政处罚消极抵触商家与企业146起,开具整改提示单4763份。高新区所有小区的厨余垃圾告别了原有的“大杂烩”状况,实现了精细分拣、精准投放处置,厨余(餐厨)垃圾整体分出率超过30%。

  为了提升垃圾分类的高效收运处置,高新区垃圾分类专班配置升级垃圾四分类收运专车441辆。以往部分小区存在的清运不及时、“一锅清”等现象成为历史。周边环境变好,老百姓看在眼里,参与垃圾分类不再停留在听、说、想,身体力行的热情逐步提高。

  听机器人教学、VR 虚拟实景体验

  “线上+线下”宣传“时髦花样”多

  线上刷抖音学习知识、制作短视频传播理念;线下听机器人教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VR体验……在高新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宣传推广变换出不少“时髦花样”,在市民身边掀起热潮。

  今年1月份,狮山城管中队打造的苏州首家垃圾分类线下VR体验馆面向公众开放,迅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相比通过读本、模具等传统载体开展的宣传教育,体验馆内智能有趣的VR虚拟实景体验,带来不少新鲜感,让大伙儿更乐于参与其中。

  “根据语音提示进行虚拟操作,我可以变身‘调度员’,让错位生活垃圾找到自己的‘家’,亲手掌控垃圾变废为‘绿’的全过程。整个游戏过程给人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在娱乐中掌握越来越多的垃圾分类知识,这种方式很好。”参与互动体验的刘先生说道。

  在线下,除了活用“黑科技”建馆科普分类知识外,高新区城管局还连续举办了多场“践行分类新时尚,建设美丽高新区”垃圾分类“七进”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综合体、进公园、进景区深入宣传,使大家掌握在不同场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让这一“新时尚”理念渗透到公众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线上,高新区城管局发挥了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多媒体平台优势,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发布垃圾分类IP形象、制作垃圾分类动画,举办垃圾分类短视频大赛、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吸引年轻一族积极参与;还率先以抖音直播的方式对“垃圾去哪儿了”进行全流程跟踪展示,短视频快速成为“爆款”。在“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下,越来越多人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党建引领、多方合力、智慧管理、系统运行

  探索垃圾分类特色模式

  “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目标要明确、措施要精准、难点要突破、氛围要浓厚、规律要探索。清洁屋建设突出质量为先,注重长效化管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全覆盖……”早在年初高新区制定的城市管理工作规划中,就为年度“重头戏”垃圾分类工作“勾划”出了明确的推进“路径”。

  “在党建引领、创新模式、精准分类、优化收运、合理处置五个方面下功夫,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高新区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表示。在打造覆盖全域的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高新区垃圾分类领域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合力、宣传先行、以人为本、一区一策、智慧管理、系统运行”的理念,树立垃圾分类新标杆。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拓展与延伸,高新区将继续推进以“富康模式”为蓝本的高新特色“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模式。“小步跑、持续跑、稳步跑”,推进“三定一督”小区建设向全域垃圾分类的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为满足不同类别生活垃圾的转运处置需要,实现收运处的闭环衔接,高新区同步建设了3座处理量均为400吨/日的生活垃圾集运中心,其中,金山路集运中心已投入运行,科技城集运中心年底试运行,环山路集运中心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底投运;同时在今年餐厨废弃物处置一期项目满负荷运转(230吨/日)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处理量为400吨/日的二期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完成。(苏报记者 肖辛)

责任编辑:叶蕴岚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