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张家港打造全域垃圾分类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12-09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近日,张家港“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在该市城北小学启动,“城管课堂”、手工制作、“你丢我捡·你投我分”社会实践等多彩活动,在校园里撒下垃圾分类的“绿色种子”,带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让市民“愿意分、懂得分、方便分、分得好”。

  作为江苏省3个垃圾分类先导区试点城市之一,今年以来,张家港通过科技赋能,全域推进,推动生活垃圾四分类“三定一督”居民小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强化文明引领,全城动员,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推动“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着力打造具有港城特色的全域垃圾分类治理“新路径”,进一步擦亮“文明张家港”的金字招牌。

  科技赋能 全域推进

  推动“三定一督”小区全覆盖

  “我来扔垃圾,拿了点塑料瓶。”一大早,张家港凤凰镇程墩花苑居民周玉英像往常一样拎着几个垃圾袋,来到社区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亭。自从社区5月22日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后,周玉英和邻居们丢垃圾更“讲究”了。

  “不同种类的垃圾,卫生间里一个袋子,厨房里一个袋子,家里垃圾全部分好,早上扔一次,晚上扔一次,清清爽爽!”周玉英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程墩花苑设置了2个四分类收集亭,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督导的“三定一督”要求,居民每天早、晚分时段投放垃圾。小区各投放点有专门的投放监督员“坐镇”,对居民的垃圾进行开袋检查,发现垃圾分类不符合要求的,会现场劝解,手把手演示,指导居民正确分类。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小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

  推广垃圾分类,居民小区是重点。今年以来,张家港制定出台适应本地特点的分类指导意见,明确居民小区四分类标准、工作方法、目标任务,固定了“定时分类投放+定点设置分类容器+定人值守引导”的模式。

  习惯养成开启绿色生活新变革,科技赋能带来垃圾分类新体验。在带动广大居民规范分类的同时,张家港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创新打造的垃圾分类云平台,让小区居民的身份信息上“云”,并通过远程数据分析,实现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全程可追溯。

  截至今年11月底,张家港投入6913万余元,建成“三定一督”四分类小区250个,涉及社区118个,设置清洁屋1136座,配备督导员1320人,完成建设进度69.1%。近期又完成4个小区的建设任务,剩余108个小区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年底前将实现“三定一督”居民小区四分类全覆盖。

  在处置环节,张家港按照“大分流、细分类”原则,对已建成的各类处置终端提档升级,完成区镇10座厨余垃圾处理站提标改造,新增处理能力172吨/日;推进厨余垃圾处置终端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张家港市城管局副局长惠海宁介绍,预计今年内,张家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将达100%。

  文明引领 全城动员

  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张家港南丰镇建农村,一场“鸡毛换糖”活动让垃圾分类生动有趣起来。

  20节废旧电池换两双公筷,50个塑料瓶换一瓶酱油,30个易拉罐换一袋食盐……每个月的15日、30日,是建农村四组孟坤祥家最热闹的时候。村民们排队带着硬纸板、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找他兑换酱油、醋、卫生纸等“明码标价”的生活用品。

  村民何玉芳高兴地说:“以前,塑料瓶、硬纸板没地方堆就一扔了事,现在可是有用处了。什么用?拿去‘鸡毛换糖’呗!”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用鸡毛换糖做生意,换出改革开放新天地。现在,建农村的“鸡毛换糖”2.0版,则换出了推进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推广垃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建农村有876户人家2500多人,要把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带入农村,推行起来并非易事。为实现“突围”,建农村以文明实践站、点建设为契机,整合党员中心户、五星文明家庭、阅读小站等资源,在群众身边、百姓家中打造“和美乡风志愿岗”。孟坤祥家的“鸡毛换糖”点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开展垃圾分类兑换活动,孟坤祥还经常在村里巡视,检查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耐心上门指导,帮助村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分类在指间,文明在心间。作为老牌文明城市,张家港将推广垃圾分类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全城动员,凝聚文明合力,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以公益广告、新闻专版专栏、网络互动活动等方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和典型事例,实现普适性宣传和专题性教育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张家港共开展各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100余场次、主题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入户宣传22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43万余份。张家港市文明办、张家港团市委、张家港市城管局组建“分小益”青年党团员垃圾分类志愿宣讲团,张家港市妇联成立“暨阳玫瑰”生活垃圾分类巾帼志愿服务队,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组织“垃圾分类我先行”真人秀,开发飞行棋、拼图趣味闯关等垃圾分类现场真人参与游戏,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因地制宜 “一地一策”

  “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最近,张家港市乐余镇扶海花苑二期新建的垃圾分类DIY口袋公园火了。铁皮桶、轮胎、大染缸,这些废弃旧物在这里变成公园景观和游戏道具,社区把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到套圈、跳房子、抢阵地等一个个经典游戏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小手牵大手”“以新怀旧、以乐促分”,口袋公园拉近了垃圾分类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但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实施,从理解到支持到主动参与,仍有不短的过程,这对精细化管理提出考验。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张家港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推动“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乐余镇通过组建百个垃圾分类宣传小分队、打造百个垃圾分类宣传点位、开展百场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争创百个垃圾分类示范家庭、争创百个垃圾分类美丽社区的“五百行动”,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进一步动员社会参与,打通垃圾分类社会共建共治的神经末梢;杨舍镇景溪社区发起“21天生活垃圾分类打卡”活动,小切口引领文明新风尚;青草巷社区实行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曝光不文明行为,发布垃圾分类时尚榜单,引导居民自我监督;金港镇新塍村将垃圾分类与城乡环境整治相融合,在引导村民垃圾分类的同时,清除卫生死角,村庄环境大变样,颜值、气质双提升,百姓更有获得感。

  南丰镇实行“123工作法”、乐余镇打造“洁净家园”、常阴沙镇树立“常小美”品牌……张家港坚持典型引领,优化了一系列经验做法,通过“倡议+承诺”“宣传+体验”“邻里+帮带”,重点发动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确保分类效率切实提升,不断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

  张家港市城管局局长殷沪飞表示,张家港将以创建省级全市域生活垃圾分类“先导区”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增强优势、全力冲刺,真正让老百姓“愿意分、懂得分、方便分、分得好”。(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责任编辑:叶蕴岚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