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近日,园区东沙湖社工委率先完成了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全覆盖。辖区13个社区、19个小区正式驶入“垃圾分类”快车道。

  一直以来,东沙湖社工委以“努力建设高质量四分类小区”为目标,发挥党建引领,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凝聚社区、物业、职能部门、居民等多元力量,率先完成了整个辖区的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推进。

  谋划超前,机制和手段先行打好垃圾分类基础

  在东沙湖社区党工委副书记、社工委主任刘兴看来,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一步的推进都至关重要,东沙湖社工委的垃圾分类工作“超前谋划,扎实推进”,为后期垃圾分类四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早在2019年初,东沙湖社工委就创新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建立了自己的便捷收运队伍。居民在家通过拨打电话就可以预约他们上门回收,还能按照市场价得到补贴,“足不出户”给垃圾找出路。

  “这支收运队伍基本上以每周两次的频率来社区收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有的居民户数多的社区会一周开展三次。”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三定一督”之后,可回收物的处理已经有了自己的“归属”,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推进效率。

  截至2020年10月,东沙湖辖区累计收集可回收物453吨,有害垃圾1029公斤。结合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收运队伍在路线规划和人员、车辆配备上也越来越科学,方便居民处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同样在2019年年初就开展的还有机制的运行。东沙湖社工委率先强化了督导考核机制。辖区19家强制分类单位及18个居民小区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摸底考核和不少于一次的实地指导。

  近两年来,东沙湖社工委先后制定《东沙湖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实施方案》《东沙湖“党建+网格”垃圾分类实施及考核实施办法》等文件,成立社工委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小组,抓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健全对照花名册抓责任、对照任务单抓落实、对照时间点抓进度的执行督查体系。

  因地制宜,倡导居民自治形成“一区一案”

  早期机制的护航和收运队伍的运作,打下了东沙湖垃圾分类工作推行的稳定根基。随着具体工作的开展,13个社区“一区一案”,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准实施。

  “我们秉承‘社区是居民的’理念,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推行垃圾分类。”刘兴介绍,依托“党员+网格员”双联户工作队伍,包括社工、党员中心户、居民小组长、物业管家、业主代表、志愿者等分片包干,逐一入户跑票,根据跑票结果公示垃圾投放点最终选址方案。

  有的居民担心垃圾投放点影响居住环境,社工委就采购除臭设备,在钟南花苑等小区试点推行;有的居民反对在地面设立垃圾投放点,社区便和物业沟通,将投放点移到地下停车场;有的居民同意投放点建在自家楼下,但是希望将位置微调,也提出由他们做好相邻楼幢邻居的思想工作,社工委同样予以支持,在两幢楼达成共识后,顺利推进点位建设。

  “这个时候,‘党建+网格’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刘兴说,根据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社区“以绣花功夫”开展意见征询,挨家挨户跑楼征求意见,依托网格群发布调查问卷,充分汇总居民意见,对于居民在问卷中提出的其他疑问,网格长逐一回复,同时动员党员带头支持垃圾分类、落实垃圾分类。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为居民缓解后顾之忧、将垃圾投点转移到地下来用空间置换时间,这些都是为了让居民的意见得到尊重,居民的反馈得到回应,归根到底都是让居民在自治中完成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受和认知。”刘兴说。

  长效管理,推动“刚性约束”变“柔性服务”

  垃圾分类“走得早”,也要“加速度”。在工作推进中,东沙湖社工委“锦上添花”,以长效管理推动习惯养成。

  “我们坚持一步到位,升级改造了17个垃圾房作为归集点,设计新建33个清洁屋作为投放点,内部配备分类桶、分拣器、洗手池等设施设备,从根本上杜绝临时投放亭、露天投放桶异味大、影响环境等问题。”

  此外,东沙湖社工委实行“科学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坚持“谁投放谁分类,不分类不收运”的原则,加强城管执法、强化法制支撑,落实主体责任。据介绍,东沙湖综合执法大队已经对“三定一督”落实不到位的小区开具了8张整改通知单,后续还会细化处罚标准。

  尤其对于非投放时段乱投乱扔这种普遍行为,东沙湖社工委创新人防+技防手段,在澜溪社区试点设立红外线感应设备,在非投递时间来到清洁屋扔垃圾,一旦被红外线感应到,广播喇叭就会自动播放劝阻音频。同时,社区还采取了红管网格员“定人定时定岗”蹲点值守和不定时巡查相结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收集现场证据、设立曝光台,实现全域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规范监督,让垃圾分类“经得起查”。

  目前,东沙湖辖区10万居民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超90%。“今后,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到两个规模比较小、群众参与度高、正确投放率高的小区,试点开放全天候垃圾投放,”刘兴说,“其目的是把‘刚性约束’转变为‘柔性服务’,让居民养成自觉、环保的生活习惯,这才是我们推行垃圾分类的意义。”(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