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搜索

“苏州时代新人”黄强:匠心成就门机“状元”

发布时间:2021-05-27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每天清晨,张家港港务集团门机司机、“黄强组”组长黄强都会准时来到码头,轻车熟路地踏上门机旋梯,走进离地约25米高的驾驶室内。坐定后,他轻踩踏板,手上熟练地操作摇杆,转动吊钩,精准吊起大轮船上的木材,平稳地卸到了岸边的平车上。这套一气呵成的动作对黄强来说早已轻车熟路,其实背后蕴藏着他扎根港口一线21年来的初心和匠心。

  天道酬勤实现“跳级”跨越,独创“黄强门机操作法”

  2000年,18岁的黄强从学校毕业进入张家港港务集团,成了张家港第一批具有全日制中专学历的门机司机。“刚开始,面对几十米高的门机,我看着都发怵,操作时钢丝绳在半空中左摇右晃,就是勾不到货,急得我满头汗。”黄强说,但是干了这一行,就要干出个像样的名堂来。于是,每次作业结束,别人休息了,他依然留在门机上继续练,琢磨出了一套“水桶训练法”。天道酬勤,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各种货种作业,一举打破了以往新司机“一年散货、二年袋装货、三年件杂货”作业常规,实现从散货作业直接到件杂货作业的“跳级”跨越。

  3年后,21岁的黄强成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最年轻的班组长,2007年,他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黄强组”,这是公司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公司任命我为组长,我就要全力带领大家把事情干好。”在当时,门机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全靠门机司机自己摸索。黄强认真收集来港货种资料和作业特点,结合实操经验,选取港口作业中存在一定难度的货种,把整体吊装过程进行标准化动作分解,独创出以“稳、准、快,一钩准、无声响”为精髓的“黄强门机操作法”。如今,这本“宝典”已成为门机司机学习技能、提升水平的基础教材,更成为重难点作业的标准流程,为港口专业人才培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要做就做最好”,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远航

  2012年,“黄强工作室”正式成立。他秉持“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理念,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湛、善于创新的“蓝领”精英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创新研制的“防倾式水泥管桩吊钩”“集装箱型颗粒物料转运装卸装置”,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拖多挂”和“司机理货交接”模式,每年为公司减少数百万元人工成本支出,荣获“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簸箕式料斗装船工艺”和“集料斗-抓斗装船工艺”,实现散货不落地作业,取得绿色港口建设新突破。多年来,“黄强工作室”累计开展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53项,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黄强一次次地挑起大梁,奋力突破装卸工艺瓶颈,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远航。针对“一带一路”贸易物资水泥预制梁和管桩规格多、自重大的难题,黄强摸索形成的作业方法使得工作效率提升50%,有效保障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的施工建设。他针对出口印尼的高档马口铁总结出“连点操作法”,做到“像做豆腐一样做马口铁”,赢得外国专家的高度赞赏。此外,他针对出口越南平均单件重量超40吨的化工设备,创新形成“慢档同步吊装法”“跟随稍带刹车旋转法”,做到“像堆积木一样做大型设备”,完美完成装卸任务。

  荣誉催人奋进,单工班作业量和船时效率连创新高

  黄强参加工作以来,21年如一日,扎根港口一线,始终保持着21载零货损的骄人业绩,多次荣获门机操作技能大赛冠军。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还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港口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成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的杰出标杆。

  “面对荣誉,我唯有更加努力奋斗。”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强带领“黄强组”26名组员一直坚守在码头,24小时待命,以单工班作业量41716吨,船时效率2858吨/小时,连创CAPE船单工班作业量、船时效率新高。在最忙的时候,黄强一天仅休息4个小时。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苏报记者 钱茹冰)

责任编辑:姚丽濛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